舆情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
…更多「舆情概念」介绍请查阅全文…
舆情报告
《报告》由国内公关咨询机构柠檬兄弟公关和柠檬兄弟数据中心联合推出。作为柠檬兄弟公关“品牌声誉管理”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品牌舆情管理的最新成就,为品牌舆情管理、声誉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案例范本,保障品牌声誉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
报告指出,尽管大多数企业在危机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但仍有超过40%的企业未能在第一时间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解决方案,导致负面舆情进一步扩散。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企业需要从战略层面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将其纳入日常运营体系之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事后补救措施。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公关团队无疑是品牌抵御风险的最佳屏障。《报告》建议,企业应重视公关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定期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危机应对能力,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公关团队,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集结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表现方式
网络舆情其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微博、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网络对社会监督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网络舆情特点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直接性
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舆情还具有无限次即时快速传播的可能性。在网络上,只要复制粘贴,信息就得到重新传播。相比较传统媒体的若干次传播的有限性,网络舆情具有无限次传播的潜能。网络的这种特性使它可以轻易穿越封锁,令监管部门束手无策。
…更多「网络舆情特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诱发因素
舆情是较多群众关于现实社会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在内容表现形态方面具有一致性,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舆情的发展趋势。
社会突发公共事件
社会突发事件很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和热点。网民根据自己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网络论坛等渠道交流自己的看法。
…更多「诱发因素」介绍请查阅全文…
监测技术
中国着力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快速汇总成舆情信息,从而代替人工阅读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繁复工作。网络舆情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归结为:单体化技术与系统化技术两类,现逐一论述。
网络舆情相关的单体化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四个:
(1) 网络舆情采集与提取技术:网络舆情主要通过新闻、论坛/bbs、博客、即时通信软件等渠道形成和传播,这些通道的承载体主要为动态网页,它们承载着松散的结构化信息,使得舆情信息的有效抽取很有难度。梅雪等人(2007)通过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wrapper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网页数据的抽取与集成,具有一定的处理准确率以及抽取效率。
…更多「监测技术」介绍请查阅全文…
预警措施
网络舆情预警和应对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机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段时间内,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及时妥善控制,从而达到有效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目的。网络舆情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危机的苗头,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及早通知各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更多「预警措施」介绍请查阅全文…
系统分析
对于网络舆情的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分析引擎
…更多「系统分析」介绍请查阅全文…
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推陈出新,除网络新闻,网络论坛等传统应用外,又出现了博客blog、维基wiki、聚合新闻rss等新形态的信息交互模式。范围广、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互联网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新闻媒介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在网络这个人人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上,传播者和受传者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共同享有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自由和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更多「发展现状」介绍请查阅全文…
影响评价
互联网信息内容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互联网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个人想法的渠道。由此网络舆情的爆发也以“内容威胁”的形式逐渐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威胁。
针对如何控制、规范互联网信息问题,一些国家从法律约束和行政制度上已经提出过一些措施。1995年6月美国参议院于通过了《传播净化法案》;新加坡政府规定,新加坡的三家isp(网络服务供应商)和拥有网址的政党,宗教团体和个人都必须在新加坡广播局注册并接受其管理,其管理的内容包括可能引起对政府痛恨或轻视的内容,或煽动对政府不满的内容,以及危害公共安全和国防的等等。
…更多「影响评价」介绍请查阅全文…
应对策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快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对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情危机的积极化解,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应有内涵。
机制保障
(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网络舆情和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一样,都应实行属地管理和一把手负责制,采取“谁运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办法实行责任追究制。要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总体安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要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具体分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同时确定一名同志为舆情信息员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每天或每周按部门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针对各部门的情况,提供简单的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各职能部门进行反馈。
…更多「机制保障」介绍请查阅全文…
网络舆情内参
《网络舆情》内参,国家正式刊号(cn11-5803/d),是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网主办的中国当前唯一一分以网络信息为主要内容、反映网络民意和动向的有国家正式刊号的杂志,通过机要局发行,受到各级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网络舆情》一周三刊,每周一为研究版,栏目包括:
舆情专供:收集针对性强,参考、指导价值大的舆情案例、网民言论进行深度提炼、分析,专供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阅;
…更多「网络舆情内参」介绍请查阅全文…
相关学科
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
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等。
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
…更多「相关学科」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机构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
清华优讯舆情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6月,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优讯时代(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其目的是结合清华大学的学术研究资源和优讯的市场经验,开展舆情监测领域的研究、教育和培训。实验室由董关鹏博士和蒋亚洪博士担任联合主任。
山东大学舆情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舆情研究中心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社会专业力量设立。中心的目标是融合山东大学的学科、学术、专家、人才等资源优势和专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及舆情服务经验,面向各级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高校及科研单位、媒体及出版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开展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研判、公共传播决策支持的应用研究,提供基于网络信息门户的市场竞争情报及商业资讯服务,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吴梦泉研究员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更多「科研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热点问题
当前网络舆情的热点问题有:
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
2、涉及司法系统法制建设等
3、涉及部分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城管队伍等
4、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等系列民生问题
5、涉及社会收入分配等
…更多「热点问题」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