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威海市文登区图书馆始建于 1956 年 4 月 15 日,原址在清同治二年建成的丛氏家祠, 1992 年市委、市政府筹资 300 余万元,在市中心建起 3565 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新馆按设计要求可藏书 30—40 万册。 1993 年 10 月新馆正式开馆,市委市政府为此拨 10 万元专款,为图书馆购置设备,同时每年6 万元专款购置新书。 1997 年又拨专款 10 万元购置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2008年,市委、市政府从“打造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强市”的高度出发,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一步到位、不留遗憾”的思路,在新城区启动了包括新图书馆在内的文登市民文化中心建设,翻开了文登文化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6月1日,位于文山东路市民文化中心内的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2012年起,在各镇(办)、村(社区)建成20个分馆,实现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现在文登区图书馆馆藏约70 万册(件)。
机构职责
承担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工作。提供文献借阅、数字资源利用、文献推荐等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教育培训、讲座展览、阅读推广和参观体验等公益文化活动。提供参考咨询、专题信息服务、政府信息公开等信息服务。提供公众学习交流、文化休闲、会议展览场所等空间服务。为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适应其需求的阅读服务。开展基层辅导和培训工作,促进全区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承担跨地区系统图书馆间的协作和交流,促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担全区古籍普查登记和古籍数据库建设,开展古籍业务培训、研究等工作。承担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实施工作。负责本单位管理的公共文化场所及举办的公益活动的安全工作;完成区文化和旅游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发展历史
1956年4月15日,威海市文登区图书馆成立,
1992年市委、市政府筹资300余万元,在市中心建起3565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
1993年10月新馆正式开馆,市委市政府为此拨10万元专款,为图书馆购置设备,同时每年6万元专款购置新书。
1997年又拨专款10万元购置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管理。
…更多「发展历史」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资源
古籍藏书是文登区图书馆的一大特色。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居山东省县级图书馆之首。现有善本150余种,2200多册,其中经部10种,史部22种,子部29种,集部90种。有珍贵的稿本抄本。最早的刻本是明代永乐七年内府刻本《圣学心法》四卷。有69种善本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其中八种为孤本。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8年购买了影印本《四库全书》,1996年购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002年又增购《续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古籍藏书已近4万册。
…更多「馆藏资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建设成果
1986年以来,连续被文登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1988年被威海市授予“图书馆工作先进单位”
1989 年被山东省授予“先进图书馆”称号
该馆编辑出版的《徐公谳词》一书,2002年获得华东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
2003年又荣获威海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更多「建设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