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数理学院百科
温州大学数理学院是温州大学下属二级学院,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现任领导为高利新。学院下设数学、物理、统计与信息科学3个系,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学(师范)、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本科专业,拥有数学学硕、物理学学硕和应用统计专硕三个学位点,并招收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硕。
学院教职工中高级职称占比56%(正高23人),陈恕行院士担任兼职教授。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统计学为校“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学院定期举办“数理大讲堂”学术活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合作。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3月,学院下设数学、物理、统计与信息科学3个系,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物理学(师范)、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院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高级职称47人(其中正高23人),占56%;博士学位68人,占81%。陈恕行院士为学院兼职教授。学院拥有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1支,拥有省级高层次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温州市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工程50余人次。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学院教科研氛围浓厚,成绩斐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20项;各类项目年均经费超过26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60多篇,被sci收录220多篇。曾获浙江省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联合申请)1项、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1项。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作品曾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近三年,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
机构设置
行政机构
机构名称 | 职务 | 姓名 |
---|
学院办公室 | 科长 | 郑颖 |
科员 | 黄玉飞 |
科员 | 王盼盼 |
教务科 | 副科长 | 张芬 |
科员 | 罗素芹 |
科员 | 叶敏 |
科员 | 宋建兰 |
科员 | 张红梅 |
学工办 | 科长 | 张丽艳 |
科员 | 吴梦柔 |
科员 | 林兆槟 |
科员 | 叶成广 |
科员 | 陈亮 |
科员 | 刘伦伦 |
教学机构
系部、中心 | 职务 | 姓名 |
---|
数学系 | 系主任 | 郭洪欣 |
支部书记兼系副主任 | 罗勇 |
系副主任 | 于恒国 |
系副主任 | 黄琼伟 |
物理系 | 系主任 | 王艳伟 |
支部书记兼系副主任 | 蔡建秋 |
系副主任 | 王明锋 |
统计与信息科学系 | 系主任 | 黄辉林 |
支部书记兼系副主任 | 何明昌 |
系副主任 | 卢庆华 |
实验中心 | 实验中心主任 | 王振国 |
学校领导
职务 | 姓名 | 工作分工 |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高利新 | 全面主持学院行政工作。分管财务、人事、人才、党委统战等方面工作。 |
党委书记副院长 | 陈兴桂 | 全面主持学院党委工作。分管教工思想政治、党组织建设、党委宣传、工会、安全保卫、行政事务(对外接待、外事、档案、年鉴、重大会议考勤)等方面工作。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章志图 | 协助党委书记工作。分管学院党委纪检、信访工作,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学生科技学术活动、招生、就业、创新创业、校友、网站、新媒体等方面工作。 |
副院长 | 蔡风景 | 协助院长工作。分管本科理论教学、专业建设、专业认证、教学项目建设、毕业设计、教师教学发展、教学见习、实习、继续教育和管理、督导等方面工作。 |
副院长 | 何林李 | 协助院长工作。分管学科、学位点建设及研究生招生与教育管理、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学术交流、学科竞赛、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安全)、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产教融合与地方服务、资产管理(学院用房分配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
公众号主体介绍温州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温州大学数理学院是由温州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温州大学(wenzhou university),简称“温大(wzu)”,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浙江省教育厅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温州大学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1933年,黄溯初先生捐郑楼小学校舍给省教育厅创办省立温州师范学校;1958年,温州市委决定将“温州师专”升格为温州师范学院,同年,温州师范学校归温州师范学院党委领导,次年分出;1984年,原温州大学创办;1992年,温州教育学院与温州师范学院联合办学,事实上与温州师范学院合并;2001年1月,瑞安师范学校、平阳师范学校、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温州师范学院;2004年5月,国家教育部同意两校合并筹建温州大学;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正式成立新温州大学。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成为“省市共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茶山和学院路2个校区,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7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97·72万册、电子图书190·72万册;设有20个专业学院,开设本科专业55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有教职工2420人,其中专任教师1518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
历史沿革
温州大学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走过“两校合并,七校融合”之路。
学校前身
温州师范学院
1933年,溯初先生将私立郑楼小学全部校产(估值约三万一千九百银元)捐归省有,浙江省教育厅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温州师范学校;7月25日 浙江省府第599次会议决定,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校长由王学素充任;9月5日 温州师范学校首届普师生40名、简师生50名入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20个专业学院和荣誉学院—苏步青学院,有在招本科专业55个,其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十一大门类。
温州大学院系专业学院 | 本科专业 |
---|
温州大学商学院 | 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 |
温州大学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国际经贸规则 |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应用心理学(师范)、学前教育(师范) |
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休闲体育 |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实验班)、历史学(师范)、广告学 |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翻译、日语 |
温州大学数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应用统计学、物理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 |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 |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环境工程、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态学 |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温州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人工智能 |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师范)、舞蹈教育(师范) |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 美术学(师范)、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靴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卓工超豪示范班)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0月)(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个,拥有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4个。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基地名称 | 依托学院 |
---|
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 | 人文学院 |
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 | 商学院 |
参考资料: |
其他省部级、厅级科研平台(4个)基地名称 | 依托学院 |
---|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温州大学)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意大利研究中心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温州大学)基地 | 华侨学院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人文学院 |
参考资料: |
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
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激光加工机器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机电工程学院 |
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
参考资料: |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
浙江省海涂围垦及其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
浙江省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浙江省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 机电工程学院 |
参考资料: |
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
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参考资料: |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
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浙江省低压电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浙江省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 建筑工程学院 |
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 机电工程学院 |
浙江省安全应急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参考资料: |
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平台名称 | 依托学院 |
---|
机械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机电工程学院 |
亚热带水环境生态保护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微纳结构碳材料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
光电功能器件与数字化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视觉信息智能计算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
浙江-印度机械故障诊断联合实验室 | 机电工程学院 |
电气数字化设计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机械工业激光精细加工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业用户侧光伏微网工程中心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中国轻工业制笔材料重点实验室 |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
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生长因子药物开发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 | 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 创新创业学院 |
滨海软土地基防灾减灾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 建筑工程学院 |
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1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科研重点项目61项,其他国家项目988项。出版各类著作475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89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我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理工类)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奖励类别 | 等级 |
---|
超软土地基排水体防淤堵高效处理技术 | 蔡袁强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发明奖二等奖 |
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 | 戴瑜兴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进步奖二等奖 |
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 | 蔡袁强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进步奖二等奖 |
海岸工程兆瓦级特种变流电源关键技术及应用 | 戴瑜兴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 进步奖一等奖 |
小波有限元与损伤检测方法 | 向家伟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 自然奖二等奖 |
微纳结构能源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 | 黄少铭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 自然奖二等奖 |
非线性生态种群动力学问题研究 | 赵敏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 自然奖二等奖 |
海岛/岸基微电网系统与模块化成套设备 | 曾国强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 进步奖二等奖 |
光声电一体化多网融合智能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 戴瑜兴 | 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 | 进步奖二等奖 |
参考资料:(注:仅展示部分成果)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主体部分以“温州大学”的英文首字母“w”和“u”作为图形创意原型,下方有“1933”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部分上方为苏步青题写的校名,下方为校名的英文大写(wenzhou university)。
校区情况
主要的教学场所都在茶山校区,茶山校区又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的学院较多,有商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学院,而数理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苏步青学院、华侨学院等学院则分布在南校区。
茶山校区
学院路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钱强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赵敏 |
党委副书记 | 赵降英、庄兴忠 |
副校长、党委委员 | 王舜、刘玉侠、王尧骏、王军 |
副校长 | 王展光(挂职) |
副校长、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建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 王军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温大监察专员 | 李都金 |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 夏春雨 |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 吴静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校名 | 书记 | 任职时间 | 校长 | 任职时间 |
---|
温州大学(筹) | 钱成良 | 2004·06-2006·04 | 钱成良 | 2004·06-2006·04 |
温州大学 | 陈艾华 | 2006·04-2008·03 | 陈福生 | 2006·05-2008·03 |
陈福生 | 2008·03-2016·06 | 蔡袁强 | 2008·03-2015·07 |
林娟娟 | 2016·06-2019·01 | 李校堃 | 2015·07-2018·03 |
谢树华 | 2019·01-2023·02 | - | - |
张健 | 2023·02-2024·01 | - |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校史博物馆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坐落于温州大学南校区,系一座两层楼的圆形建筑,正面临湖,后与学校行政大楼连接,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馆内分历史溯源、今日温大、临时展览三大区域,贯穿“公共认知、高山仰止、一个不少”的理念,采取综合手段布展,以器物、著作、照片、手稿、模型、雕塑、声像等来反映学校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活力。
校友情况
知名校友姓名 | 备注 |
---|
苏步青 |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
谷超豪 |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 |
缪天瑞 | 中国音乐教育家、理论家、翻译家 |
曾联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 |
薛元 | 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市记协)主席、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
王季思 | 戏曲大师,《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分编委副主任等 |
郑小侠 | 浙江省青联委员、温州市青联委员 |
薛元 | 浙江新闻最高奖“飘萍奖”获得者;现为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温州市记协)主席、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
王拓宇 | 获“温州市优秀经理(厂长)突出贡献奖”“温州市功勋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被评为浙江省第八届经营管理大师;并与杨利伟、钟南山等人齐名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
林立雪 | 现任宁波经纬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市政协委员;荣获2021年宁波创新工作突出个人(百名创新人才)、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宁波市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创业企业家、宁波高新区优秀创新创业女性等荣誉 |
注:仅展示部分,排名不分先后 |
所获荣誉
时间 | 奖项 |
---|
2007年1月 | 学校获浙江省“平安校园”称号 |
2007年3月 | 学校获2006年度浙江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2011年6月 | 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
2015年5月 | 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荣誉称号 |
2017年1月 | 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
2021年1月 | 获浙江省4a级“平安校园”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