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成立及更名时间 | 名称 | 隶属及说明 |
---|---|---|
溯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 京师大学堂医学实业馆 |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12年改创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24年改为北京医科大学,1928年并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九月,教育部令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校合组为西安临时大学迁西安。1938年,部令改校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临大联大医学院皆承平大之旧,1939年七月部令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医学院。 |
1912年10月26日 | 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前身)正式成立 | 中国第一所国家创办的传授西医的学校,隶属民国政府教育部。地点在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胡同。 |
1915年2月15日 | 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附属诊察所 | 1914年12月30日,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设诊察所。1915年2月15日建成开诊, |
1923年9月 | 北京医科大学校附设诊察所 | 随学校易名 |
1927年4月 | 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附属医院 | 诊察所改建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属医院。 |
1927年8月 | 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附属医院 | 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其他8校合,易名为京师大学堂医科,附属医院随之更名。 |
1928年6月 | 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称医学院,医院改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京城百姓惯称'平大医院'。 |
1937年10月18日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正式成立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平津沦陷。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西迁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附属医院随校奉教育部命令迁西安,地点北大街通济坊。 |
1938年4月3日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 | 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南迁汉中,教育部令西安临大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随之更名。 |
1938年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诊所 | 医学院租借南郑卫生院成立临时附属诊所。校常务委员会决议自1937年9月按照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项下拨付经费。 |
1939年5月29日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附属诊所迁至汉中东郊文家庙,建重伤医院,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
1939年8月8日 | 国立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为国立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随之更名,后更名为国立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 |
1946年8月1日 | 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附设大学医院(简称西北大学医院) | 由汉中迁至西安崇礼路(现西五路157号)。2月6日院务会决定简称为:西北大学医院 |
1950年4月28日 | 国立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 |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改为国立西北医学院,行政管理归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领导。 |
1950年12月8日 | 西北医学院附设医院 | 国立西北医学院奉西北军政委员会令改名 |
1953年9月1日 | 西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1953年4月1日起归中央卫生部直接领导,根据中央卫生部8月3日批复精神更名为附属医院 |
1956年5月28日 | 西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经国家卫生部批准:新建于南郊的附属医院起名为第一附属医院,留在原址的原附属医院更名为西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1956年9月1日 |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接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通知改名为西安医学院。1958年6月领导关系归陕西省高教局。1978年1月确定实行国家卫生部、陕西省政府双重领导,卫生部为主的领导体制。1985年6月8日口腔系分出建附属口腔医院 |
1985年6月20日 |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985年6月20日接卫生部批复:西安医学院改名为西安医科大学 |
1991年10月10日 | 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与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套班子,两个牌子,机构编制人员不变 |
2000年4月27日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 2000年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5月27日,医院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隶属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 |
2004年11月26日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2006年12月11日 | 西北医院 | 为有效保护医院历史文化传统和无形资产,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办公会讨论,同意使用“西北医院”为第二院名。 |
2012年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为保障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性质,经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同意,正式使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名称,机构人员编制保持不变。 |
2015年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2014年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更名 |
2022年9月26日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洛阳医院 | 揭牌暨门诊大楼启用仪式在洛阳市中心医院举行 |
2024年1月3日 |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 | 正式揭牌成立 |
资料来源: |
医疗条件
硬件设施
据2025年5月医院官网数据,医院开放病床2583张,年门急诊量240余万人次,年收住各类病人13万余人次。医护团队
据2025年5月医院官网数据,医院有教职工4385名,拥有578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专家。50余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及各类科技人才;200余名专家分别担任全国和省市级医学专业学会的正副主任委员、常委等职务。
科室设置
预防保健科 | 全科医疗科 | 内科;呼吸内科专业;消化内科专业;神经内科专业;心血管内科专业;血液内科专业;肾病学专业;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变态反应专业;老年病专业 | 外科;普通外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骨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胸外科专业;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烧伤科专业 | 妇产科;妇科专业;产科专业;计划生育专业;优生学专业;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 | 妇女保健科;青春期保健专业;围产期保健专业;更年期保健专业;妇女心理卫生专业;妇女营养专业 | 儿科;新生儿专业;小儿传染病专业;小儿消化专业;小儿呼吸专业;小儿心脏病专业;小儿肾病专业;小儿血液病专业;小儿神经病学专业;小儿内分泌专业;小儿遗传病专业;小儿免疫专业 | 小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专业;小儿骨科专业;小儿泌尿外科专业;小儿胸心外科专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 | 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儿童营养专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儿童康复专业 | 眼科(含儿童眼保健专业) | 耳鼻咽喉科;耳科专业;鼻科专业;咽喉科专业(含儿童耳鼻咽喉保健专业) | 口腔科;牙体牙髓病专业;牙周病专业;口腔粘膜病专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口腔修复专业;口腔正畸专业;预防口腔专业 | 皮肤科;皮肤病专业;性传播疾病专业 | 医疗美容科;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 | 精神科;精神病专业;精神卫生专业;药物依赖专业;精神康复专业;临床心理专业 | 传染科;肠道传染病专业;呼吸道传染病专业;肝炎专业;虫媒传染病专业;动物源性传染病专业;蠕虫病专业 | 地方病科 | 肿瘤科 | 急诊医学科 | 康复医学科 | 运动医学科 | 临终关怀科 | 麻醉科 | 疼痛科 | 重症医学科 | 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 | 病理科 | 医学影像科;x线诊断专业;ct诊断专业;磁共振成像诊断专业;核医学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脑电及脑血流图诊断专业;神经肌肉电图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放射治疗专业 | 中医科;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眼科专业;耳鼻咽喉科专业;口腔科专业;肿瘤科专业;骨伤科专业;肛肠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针灸科专业;推拿科专业;康复医学专业;急诊科专业;预防保健科专业 | 中西医结合科
教学条件
教学建设
据2025年5月医院官网数据,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19个学科系、1个教研室。承担着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生、留学生多个层次的教学培养任务和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陕西省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现为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基地”,陕西省“研究生示范性联合培养基地”。教学成果
…更多「教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医学研究
科研条件
据2025年5月医院官网数据,医院是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资助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及能力输出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有生物诊断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医疗机构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就
…更多「医学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社会服务
医院与省内外百余家基层医院建立托管、医联体和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国家队的指导作用。坚持履行国家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开展下乡巡回医疗、医疗扶贫、援助基层等工作,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新疆等地区,进行医疗帮扶,多年承担苏丹、马拉维等非洲国家的医疗援助工作。在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抢险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发挥陕西省医疗应急救援队的职责、派出医护专家权威指导、救治在第一线。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
园区建设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突破医院物理空间受限的瓶颈,医院提出以院本部为中心,“压旧扩新”、优质医疗资源向周边辐射扩展的发展战略,清晰绘制出“一院四区”(多区)蓝图框架:“一院”即地处西五路的主院区,“四区”即大明宫院区、秦汉新城院区、临潼渭北院区、宝鸡蟠龙院区。大明宫院区已于2019年4月全面开诊,实现了主院区各个专业的同质拓展。其他园区建设进展有序。
所获荣誉
据2025年5月医院官网数据,医院曾两次获卫生部等部委联合授予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及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连续获得“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医院”“陕西省抗疫先进集体”等称号。医院多名医护人员先后获得国际南丁格尔奖、国家五一劳动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全国先进教师、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及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全国优秀护士、陕西省优秀护士,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抗疫先进个人、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