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百科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远程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
据2019年10月期刊官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4人、特邀专家11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2人、英文编辑1人,设主编1人、社长1人。
据2019年10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总被下载1040956次、总被引24001次、出版文献共3011篇,(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46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772。据2019年10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载文量为1758篇、基金论文量为652篇、被引量为13670次、下载量为69605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5·45。
办刊历史
1994年,据中国知网数字平台显示《当代电大(教学版)》开始收录,刊期为月刊。
2000年,该刊刊名更改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刊期改为季刊。
2011年7月1日起,《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正式启用邮发代号为62-181。
办刊条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主要设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栏目。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主要报道先导性、即时性或综合性的文章、侧重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或理论性分析和探讨的文章、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研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终身学习政策和促进学习型社会实践的文章,教育实践探索:个案实证、经验研究和调研分析、教育信息化进程为背景,着重教育技术开发、应用和评价的新课题研究,涉及中国国外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介绍、分析和研究,包括中国国内外学者译文、教育比较、对外远程教育和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等内容。
人员编制
…更多「办刊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9年10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出版文献共3011篇。
据2019年10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载文量为1758篇、基金论文量为652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10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总被下载1040956次、总被引24001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46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772。
据2019年10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被引量为13670次、下载量为6960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影响因子为5·4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8名,在教育类排名(346种)中排第3名。
收录情况
该刊被以下机构或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上海图书馆 |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
万方数据 |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rccse核心期刊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7年版 |
荣誉表彰
…更多「办刊成果」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精神理念
宗旨 | 研究现代教育前沿问题,为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 |
理念 | 传播学术精神,荟萃学术精品 |
特色 | 学术性、综合性、引导性、开放性 |
职责 | 坚持服务导向,追踪学术前沿,关注实践创新,增强问题研究,凝聚研究人才,扩大学术影响 |
定位 | 面向中国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远程开放教育、教育技术和终身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 |
领导题词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
现任领导
据2019年10月期刊官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领导名单如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领导名单职务 | 姓名 |
---|
主编 | 田党瑞 |
社长 | 吴兆华 |
公众号主体介绍四川开放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是由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开放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四川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 of sichuan),始建于197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由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更名成立一所省属成人学校。
四川开放大学搭建了数字化、交互式的远程教学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网络继续教育的综合性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成人学校 。
四川开放大学及所属22所市州系统电大及110所县级电大分校组成的覆盖全省城乡的网络远程继续教育办学网络。
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2020]239号函正式同意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四川开放大学。
办学历史
四川开放大学创建于202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由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更名成立。
原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是经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举办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培养技能型劳动者。
2021年6月16日,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
主要职责
四川开放大学是省政府举办,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开放教育的省属成人高校。主要承担服务终身学习,推进学校网络远程继续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职责。
学习方式
学历继续教育主要采用网络远程教育,实行注册入学、完全学分制和宽进宽出的学习管理制度,由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相应学历教育证书,依法申请国家开放大学学士学位。
办学条件
开设专业
本、专科共开设160余个网络继续教育专业。拥有遍及全省的2000多个教学点。办有网络远程继续教育本、专科及预科教育、高职、中职教育。
办学规模
四川开放大学是我国电大办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考试和评分标准,依托卫星、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和设施,运用远程网络教学手段,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办学体制。该校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致力于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四川终身教育体系,为各类求学者提供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办学模式
四川开放大学采用网络远程教育,依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教育网,建成了覆盖了全省的远程教学资源传输系统。
四川开放大学建立了有独立域名、网址和服务器的互联网站,并将服务器托管到公众信息网;开通了远程教学平台,与中央电大“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直接连接。省校及所属市州电大都建立了100兆以上的校园网,大部分县级电大建立了oa系统和远程教学平台,学生用计算机1百台,网上数字图书馆上载图书资料82·52万册。四川开放大学建立完善了覆盖全川的省、市、县三级办学网络,拥有数字化、交互式的远程教学平台,独具系统运作、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优势与特色,已经成为了四川省远程教育的重要力量。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办学体系由四川开放大学、市(州)开放大学、县(市、区)开放大学分校三级办学实体组成,实行“省级统筹、分级办学”的运行机制,有校本部、21所市(州、行业)开放大学、146所县级分校和181个学习中心,校本部设有9个教学学院,主要举办国家开放大学学历继续教育,自主举办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在主要举办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专业的基础上,依法依规自主设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共开设大学本科、专科、中专等层次的8大科类160余个专业。
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管理处开放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成都市青羊区金典人才教育培训学校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 大邑县通达培训学校 |
成都市武侯区社发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郫都区元海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武侯区星南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郫都区元海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武侯区星南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锦江区墨池成人培训学校 |
成都市锦江区天府英才成人培训学校 | 成都市新津区联合教育培训学校 | 金堂县中川教育培训学校 |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 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 |
成都市锦江区创新成人培训学校 | 成都市温江区山海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青羊区成科进修学校 |
成都市金牛区京川教育培训学校 | 四川省蒲江县职业中学 | 成都市青羊区盟社培训学校 |
成都市武侯区星南教育培训学校 | 成都市温江区山海教育培训学校 | |
文化传统
长期以来,四川开放大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加强全省电大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在2004年开始启动了全省电大系统形象统一形象标识的建设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学校在2008年正式启用新的全省电大系统形象统一形象标识,各地市州电大也正在启用全省电大系统统一形象标识。
教研工作
学校办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来源期刊)、《当代职业教育》等刊物,定期编辑论文集并资助出版学术专著。
学校荣誉
学校党委根据电大系统办学优势和特色,组织开展了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四川开放大学已实施各类援助项目80余个,累计向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900余万元(不含灾后重建援助资金),免费培训教师和医务人员300余人。四川开放大学的援助行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和关注,2005年和2006年,四川开放大学相继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1-2005年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先进集体”等称号。2009年9月,国务院授予四川开放大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玲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罗晓东 |
党委副书记 | 陈建生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田仁来 |
副校长 | 刘纯龙、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