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西江千户苗寨公众号

西江千户苗寨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贵州
公众号ID:xjmz2009
公众号分类:旅游
关于公众号:

“西江千户苗寨”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属于旅游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提供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信息。

开发/运营主体: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关于主体: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贵州省国有文化旅游企业,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西江千户苗寨百科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境内,全寨共有1468户,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被号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这里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而建,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宏。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歌舞及其遗风古俗在这里世代相传,不仅保留着最纯粹的自然美景,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西江千户苗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苗族漫长发展历史中积累与沉淀,具有“露天博物馆”、“中国最美的苗寨”等美称,是研究与探索苗族文化的绝佳之地。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紧紧围绕文化核心资源进行顶层设计、要素聚集、特色强化,运用高效的企业化、市场化手段,在景区经营管理、村寨有机更新、村民脱贫致富、旅游消费扶贫、文化保护法治、旅游品牌塑造、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实践出景区带村的“西江模式”,带动营上、干荣、麻料等11个村发展乡村旅游,联动凯里以及周边县市发展旅游业,形成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辐射带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群寨共兴”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2023年,西江千户景区接待游客464·89万人,带动全县1·1万户3万余人实现脱贫增收致富,全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感显著增强,西江千户景区成为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

历史沿革

“⻄江” 是苗语“dlibjangl” 的汉语音译。其中,“dlib” 为苗族支系 名,“jangl” 意为“弯曲”,合起来就是“居住在河湾的⻄氏苗族”。在历 史文献中,“⻄江” 曾有“仙详” “鸡讲”等多种汉字写法。

苗族大体上共分为东、中、西三大支系。据考证,苗族先民远古时期曾居住在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后因战争逐渐迁徙至西南山区。在汉文典籍文献中,西江苗族被称为“黑苗”。因历史上包括西江苗族在内的整个环雷公山地区无土司管辖,属于化外之地,又被称为“生苗”。但雷公山区域苗族内部的自我划分有“长裙苗”“中裙苗”和“短裙苗”之分,都自称为“嘎闹”。按照这一分类,西江苗族属“长裙苗”。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20号,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西江千户苗寨

地形地貌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白水河穿寨而过,依山就势坐落在雷公山麓河谷的白水河两岸山面上。

气候类型

主要景点

景点介绍图片
十二道迎宾酒和高山流水苗族是以酒来表达情感的民族。客人来了必须以美酒相待,是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仪。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北/西门外,苗寨人穿着盛装,摆着十二道迎宾酒,一道一个大智慧,每一道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表达了对客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苗族千百年的传统价值观。
西江苗族博物馆西江苗族博物馆具有典型苗族建筑风格的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外观为苗族独特的吊脚楼。馆内共设展厅11个,分别为前厅、历史厅、生产厅、节日厅、歌舞厅、建筑技艺厅、服饰银饰厅、体育苗医药厅、巫文化宗教信仰厅、生活厅、多媒体多功能厅。馆内珍藏有1220余件苗族文物和350余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画像、书籍,从苗族历史、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宗教信仰展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是研究和了解苗族文化的大看台。
观景台观景台是每个游客的必到之处,是游览观赏西江苗寨的最佳位置。白天在观景台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江苗寨的全景图,整个苗寨以穿枋吊脚楼、田园风景与农耕生活为背景。吊脚木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夜晚在观景台看西江,整个苗寨繁星点点、灯火辉煌、景色璀璨、琼楼玉宇仙阁,恰似天上人间。与流水绿树、古街木桥、吊脚木楼相互辉映,远远看去,整个苗寨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银蝶。
嘎歌古巷 嘎歌古巷是很多游客必去的文化景点,在此以活态文化为底蕴,正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顶着油纸伞走进古巷,两侧古旧的木房暗红的木墙上涂着民族风俗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绘壁画记录着苗族神秘的图腾、美丽的传说、盛大的苗年。古巷中有见证西江最早历史的“源西江”,有展现苗家古老祭桥文化的“家祭桥”,以及展现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口传史诗古歌演唱、苗绣非遗传承点、银饰锻造、品雷山绿茶等活态文化展示点。
田园观光区梯田从山脚到山上,一片连着一片,远远望去,巍巍壮观。苗家人还在田里养鱼,鱼儿吃下稻花,养成了稻花鱼,鱼在田里游动,除了杂草,又养肥了水稻。到了收割季节,稻壮鱼肥,家家户户都“鱼稻双收”。 一片片金黄的水稻画与美丽山水互相映衬,也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苗族文化展示点 来到西江千户苗寨,鼓藏路李文芳蜡染店、刺绣天阶李玉芳刺绣点等苗族非遗展示点使得游客皆可直接上阵与非遗零距离接触。鼓藏文化陈列室、《阅读西江》图书馆、农民画家、苗语角等多个苗族文化展示点能让人一定时间内饱览西江苗族农耕、节日、银饰及其遗风古俗,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歌舞表演项目(一)《仰欧桑》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整场演出时长为50分钟左右,通过全息投影、灯光、舞美、造型、大型装置等实景布景,配合360度可旋转观众台,将“人、声、光、水、电、影、景”完美融合,展现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将苗族的节日、习俗、服饰等原汁原味搬上舞台,成为展示黔东南苗族文化的新平台,充分展现苗族故事之美、歌舞之美、民俗之美、风情之美、建筑之美、服饰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等,让所有观众都能够深切感受到极其震撼的审美享受,体会到仰欧桑“用美丽回答一切”。(二)情定西江讨花带。展现了13年一次的鼓藏节祭祀文化、苗族鼓乐,奉献经典舞蹈锦鸡舞、木鼓舞、苗族讨花带等古老文化遗产的优秀演出,被称为跨越千年的文化大赏!共分“请鼓”“祭鼓”“跳鼓”“送鼓”四个篇章,展现出的苗族歌舞,古朴、粗犷、原汁原味的风格,尽情的表达出苗家人的真挚、纯朴。让游客们亲身体验到苗族浪漫的讨花带文化,将西江神秘的苗族原生态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西江、来到西江、爱上西江。(三)“美丽西江”歌舞会。苗族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这台歌舞表演是了解苗族文化的窗口,以苗族蝴蝶妈妈传说为主线,以苗族图腾崇拜、历史迁徙、祭祀等生活习俗贯穿的一台苗族精品歌舞盛宴。整场演出分为《枫木化蝶》、《迁徙祭祀》、《千古习俗》、《苗乡锦绣》等四个篇章。是一台集苗族历史神话、生活习俗展示等为一体的舞台精品艺术。畅游其中,您可以全方位、多触觉地感受到苗族丰富灿烂的歌舞文化。
科技沉浸体验 (一)《西江幻地-元宇宙》:西江苗寨景区与连偶(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出了“西江幻地”苗文化元宇宙文创项目“5g+xr”技术,与古老苗族传说有机融合,打造苗文化元宇宙项目——“西江幻地”。参与游客只需带上mr眼镜,即被赋予特殊身份任务在苗寨中“解谜”“寻宝”,一边游走芦笙场、风雨桥、古街、游方街等热门景点,一边触发更多的”元宇宙“特效,解锁新剧情。(二)“飞览天下·飞越贵州馆”项目:“飞览天下·飞越贵州馆”项目将西江千户苗寨的自然之美与i-ride科技之美结合,以沉浸式体验为特色,带领观众在15米的高空、20米直径的巨型球幕中自由翱翔、裸眼飞行,俯瞰西江苗寨千户夜景,享受全新的美学盛宴。
观光索道为了增强游客游玩项目体验和高空俯瞰苗寨的自然风光,让游客玩得舒心,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推出索道项目,从西门商业街尾至北大门东侧山坡。乘坐观光索道,你可以饱览苗家居山之美,奇峰之秀,感受苗家人大山般的胸怀。在北门的山头上,可以观赏到中国最大的高山流水塑像,在栩栩如生的敬酒雕塑中,品味世界最热情的敬酒礼仪。
长桌宴千年不散长桌宴最为隆重的苗族宴席,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号称为“千年不散的宴席”。独具特色的苗寨酸汤鱼,鼓藏肉,糯米糍粑、腊肉香肠,各种农户家的绿色蔬菜小炒,最美味的食物配上悠扬的芦笙曲,苗家姑娘的敬酒歌,再喝上碗里醇香的米酒,这才真正感受到苗族平日的生活。
夜景 夜晚在观景台看西江苗寨全景,整个苗寨繁星点点、灯火辉煌、景色璀璨、琼楼玉宇仙阁,仿若天上人间。与流水绿树、古街木桥、吊脚木楼相互辉映,远远看去,整个苗寨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银蝶,与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巧妙契合。夜间漫步苗寨可见璀璨夺目的夜间灯光秀,巧妙运用蓝、白、黄、绿、紫等各色灯光,挂在景区各条道路、树干、河道等不同地方,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中国版“千与千寻”的神秘世界。

所获荣誉

时间所获荣誉
1982年西江苗寨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
1992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召开
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委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3年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
2016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8年西江千户苗寨荣获贵州省第二届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2019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
2022年西江千户苗寨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3年西江千户苗寨在mbi大数据监测中荣获“2023年度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100强”

苗族美食

苗家姊妹饭是用糯米做成的,用不同的糯米再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成了五颜六色的姊妹饭了。这种用各种野花草清对取色制作的姊妹饭,色彩缤纷、芳香可口。

台江腌鱼是苗族人待客的传统佳肴,苗族人每年都会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待鲤鱼成熟的时候便会将捕捞到的鲜鱼洗净,再配上适量的盐、辣椒粉、花椒等佐料,烘烤至半干,最后在抹上甜酒、糯米粉、甜酒糟,装坛封严,最后制作出来的腌鱼可以油煎或者生吃,吃起来甜、辣、咸,别有一番风味。

扶贫项目

自2008年9月26日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千户苗寨成功举办以来,通过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合理利用优势资源,提质扩容景区,拓展培育新业态,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旅游消费扶贫,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成为贵州及至世界对外宣传民族文化的亮丽窗口。近年来,西江千户苗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再县直各部门、村委、村民、商户的共同努力下,在2020年12月西江千户苗寨通过了国家5a级质量景观评审。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1)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门票:90元/人

(2)观光车:5元/人/单程 (共四个站点:西门-长肖、观景台—一号风雨桥、一号风雨桥-观景台、长肖-西门)

注:享受优惠门票政策的游客需线下审核证件办理,景区观光车票需另行购买。

交通方式

公众号主体介绍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西江千户苗寨是由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由雷山县人民政府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3348·8万元。截至2020年,公司总资产达17亿元,员工900余人,负责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开发、经营及管理。该公司通过“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机制,将门票收入的18%作为民族文化奖励经费发放给村民,累计发放超1·3亿元,实现旅游收益全民共享。其创新运营模式带动周边银饰、茶产业发展,直接解决就业500人,间接带动3000人就业。西江苗寨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2018年接待游客853·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56亿元,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发展历程

2009年7月,公司由雷山县人民政府出资成立,注册资本3348·8万元。通过市场化运作,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收入连续七年翻番增长。2011年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2012年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9年被贵州省推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运营模式创新

利益共享机制:将门票收入的18%作为民族文化奖励经费发放给村民,截至2018年累计发放1·3亿元,户均8万元。

动态文化展示:开发苗年庆典、“美丽西江”晚会等文化项目,设立家庭博物馆活化传统文化。

旅游产品开发:创新“高山流水”饮酒仪式、苗族美食体验等特色产品,延伸产业链。

文化保护机制

制定《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暂行办法》,通过“景区带村”模式保护吊脚楼、歌舞等苗族文化遗产。设立文化保护基金,支持银饰、刺绣等非遗技艺传承。

社会效益

截至2021年,直接解决村民就业500人,带动周边就业3000人;

推动雷山县银饰产业、茶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就业;

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较开发前增长近20倍。

所获荣誉

| 时间 | 荣誉名称 | 来源 ||------------|--------------------------------|---------------|| 2011年 | 国家aaaa级景区 ||| 2012年 |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 2019年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推荐单位 ||| 2020年 | 黔东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 2021年 | 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企业 ||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