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摩托公众号

幸福摩托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上海
公众号ID:xingfumotor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幸福摩托”微信公众号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上海幸福摩托车有限公司官方订阅号。

开发/运营主体:未录入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幸福摩托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幸福摩托百科

幸福250摩托车是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摩托车类型。

参数简介

幸福xf250摩托车

幸福250a数据
排量 239·00 cc
发动机类型单缸
冲程2
功率10马力(7·3 kw)
压缩比7·0:1
缸径x行程65·0 x 80·0 mm
变速5
整车重量135公斤
前轮3·25-16
后轮3·25-16
前制动鼓式
后制动鼓式
最高时速110·0 km/h
汽油箱容量14l

历史背景

1959年,当时的上海自行车二厂经过精心的比对和挑选,最终选定了当时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著名的“jawa250”型摩托车为仿制原形。同年,上海仿制的250型摩托车成功着车。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大跃进”的不良后果开始逐渐的显现了出来。粮食严重短缺,城市虽然有国家计划供应,但普通市民还是食不果腹,面带菜色,走路打晃。可上海自行车二厂的工人们望着那5辆暗红色的样车,却心潮澎湃。出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就用“幸福”这样一个朴素而又实在的字眼给车命了名。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幸福”一词的分量,在每一个中 国人的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改革开放之初的1985年,上海民营企业家周易初先生以控股的形式收购了上海摩托车制造厂,同时将新成立的公司命名为“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新的公司继续保持了250型摩托车的生产一直到1995年,期间产品型号被更改为“xf250型两轮摩托车”。自1960年到1995年这35年的时间里,幸福牌250型摩托车跑遍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以其出色的可靠性为全国各地的许多企业和百姓家庭了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给他们带去了真正的“幸福”。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摩托车领域许多革新的技术不断输入我国。相比之下,采用了20世纪50年代技术的幸福250型摩托车无疑已经显得过时了。各个方面都预示着这部为新中国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功勋车型距离光荣停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终于于1995年初宣布了将正式停产幸福250型摩托车的决定。

发展过程

上海自行车二厂党委书记兼厂长陈世杰以他特有的职业敏感发现,我们竟然连一家上规模的摩托车生产厂家都没有,摩托车生产的专门技术更是无从谈起。国家需求的摩托车大都从苏联捷克等国家进口,价格昂贵,配件供应也供应不上,进口的摩托车使用没多长时间就成了一堆废铁。陈世杰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私下琢磨:摩托车与自行车相仿,作为生产自行车的工厂,应该有能力生产摩托车。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陈世杰决心试制摩托车。他把准备试制摩托车的想法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回到厂里做动员,职工也热烈响应。陈世杰随即组织成立了试制工作组,开始了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试制工作组了解到上海消防器材厂试制过捷克1952年产的“佳娃250”型摩托车,就向他们借来图纸和部分铸件毛坯,又从上海摩托车俱乐部借了一辆捷克“佳娃”250作样车,开始了试制工作。

和那个年代一样,试制也采取搞群众运动的办法,将摩托车零件实样及图纸分配给技术相关的车间实行包干。全厂上下接到任务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战一个月,装配了5辆样车。

样车试制成功后,试制工作组又从北京摩托车厂获得了1955年“佳娃”250型的全套图纸,与1952年的车型相比较,1955年型的“佳娃”除发动机变动较少外,车架结构、车轮规格、转向机构以及前后减震器、轮毂都完全不同,而且正式样车试制必须考虑投产。为此,工厂进行了严密的论证,试制工作组集中技术人员,对产品图纸进行了认真的消化。经过半年辛勤工作,5辆崭新的250型样车于是1960年3月诞生了。

这一年,“浮夸风”的后果开始显现出来,粮食严重短缺,城市虽然有国家计划供应,但普通市民还是食不果腹,面带菜色,走路打晃。上海自行车二厂的全体员工望着那5辆暗红色的样车,出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们就用“幸福”这样一个朴素而又实在的字眼给车命了名。

1960年8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上海自行车二厂成立了由副厂长李植农及技术科长唐翰章、张顺根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邀请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上海机械学院、交通大学等单位参加。经过各项性能试验,鉴定委员会认为,幸福250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可作为交通、国防、体育训练使用,应尽快投入生产。

幸福250虽然试制成功了,但组织批量生产困难很大。一辆摩托车有1000多个零件,除了电瓶、轮胎、紧固件、密封件等外购,其余均要自己生产,连薄板钢材也要自己轧制,是标准的“小而全”生产方式,困难之大,可以想象。鉴于此,上海自行车二厂领导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根据原有设备、厂房及人员条件,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扎实实搞了三年整顿。通过整顿,逐渐建立了摩托车的批量生产程序,产品质量也显著提高。1960年底,有21辆新车在上海市内行驶试验,能安全回厂的只有6辆;到了1962年10月,有10辆幸福250从河北邢台到北京,经600公里四级以下恶劣道路的行驶试验,全部安全无故障到达。

质量过关了,但销售渠道尚未畅通,主要还是自产自销。偌大的摩托车,没有销路,无疑是宣判了它的死刑。情急之下,上海自行车二厂的领导想到质检科有个叫杨临川的复员军人,就请他把幸福250介绍给解放军总后勤部。经鉴定合格,被指定为军事用车。为了保障部队供应,总后勤部还专门派了驻厂代表,每年由总后下达计划,供应部队需要。

当产品的销售有了军方的保障以后,幸福250又面临生产能力太低的问题,1962年全年只生产了600多辆,远不能满足需要。当时,上海自行车二厂用于摩托车生产的厂房只有一万多平方米,设备简陋,除了生产摩托车,还生产自行车零件,场地狭小。摩托车生产出来了没仓库储放,只好堆在走廊里,堆得厂里的楼道全部堵塞;装配好的车辆均需在马路上调试,但市区道路狭窄,车辆拥挤,无法试车,扩大生产大受限制。厂领导和上海市委有关部门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市计委的支持和统一规划下,上海自行车二厂和宝山农机修配厂合作,充分利用两厂的技术工人和设备、厂房,组成摩托车生产基地,并于1964年4月1日,和宝山五金配件厂一道合并改组,成立了上海摩托车制造厂。上海摩托车制造厂成立后,厂领导团结全厂职工,利用原有简陋厂房、设备、发动职工进行技术改造,大搞技术革新,挖掘生产潜力并投资增添关键设备扩大生产能力,摩托车产量出现了逐年增长的可喜形势。到后来,私人购车的限制放开了,幸福250开始逐渐地走向老百姓,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幸福250的身影。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