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况
西湾东临东海,南濒鳌江口,西靠鳌江镇墨城,北迎瑞安飞云江,毗邻瑞安市、鳌江镇、龙港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西湾是浙江省的重要渔港之一,平阳县的革命老区和主要渔业生产基地,也是国家aa级旅游区和温州市级风景旅游区。全境背山面海,地域狭长,下辖殿后山、海滨、跳头、北山、一沙、二沙、三沙、四沙、银岭、青湖10个行政村,现有党支部14个,党员294人。人口1·48万人,均分布在16·7公里的曲折海岸沿线上,陆域面积17平方公里,以丘陵为主缺少平地,海域面积甚为辽阔,全办事处有渔船380艘,占全县渔船总数65%。渔业是西湾经济来源的重头戏,渔业收入2亿元。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新西湾的总体目标,以海涂围垦工程为主线,开拓发展新空间,西湾南片海涂围垦5200亩。2008年底完成水闸合拢,北片滩涂围垦10650亩。2008年底完成主堤合拢,为西湾社会经济发展储备丰富的土地资源。
旅游资源
西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开发利用价值无比巨大,所谓称的“两南一西”就是平阳人对南雁荡山、南麂列岛、西湾的三大风景区的概称。西湾风景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由北至南沿海岸分跳头、西湾、西谷仓、二沙、杨屿山五大景区,有梵音鼓浪、百步金沙、龙潭三瀑、青龙道观等20多个甲级景点,以湾多、滩广、礁奇、洞幽等自然景观和海滨民俗风情为主要特色。“西湾之礁,龙神之俱,千古长存,日后其名必盖世人”,这是著名画家池沙鸿西湾之旅留下的感叹。除了美丽的风光,西湾的人文景观也很丰富,历史沉积浓厚。清代平阳乡土诗人张綦毋在《船屯渔唱》中写道:“赤米尝新六月中,登声最怕雨兼风。纵无百亩礁头闪,仙口须防挂破蓬。”这首诗的“百亩礁头闪”和“仙口挂破蓬”就指西湾夏日的景观。明代诗人何白对杨屿山的涌潮也作了精彩的描述:“青天寒写万峰高,挂席来观碧海涛。便欲因之龙伯国,看予一钓掣神鳌”。西湾还有明代时期沿海人民为抵抗倭寇入侵的烽火台遗址,现存烽火台共有12座,在杨屿山上往北岸四沙岭头远眺可见其中5座烽火台依次排列。西湾民间还留有一口120斤重的黄家大刀,是黄氏祖先武员黄成贤习武的兵器,存放于一沙村黄家祠堂。
经济发展
西湾是平阳县的主要渔业生产基地,也是浙江省的重要渔港之一,全办事处经济以渔业为主,主要海鲜品有:白鱼、鲳鱼、梅鱼、带鱼、虾皮、梭子蟹、青蟹、墨鱼、水潺、鳗鱼、蝼蝴、对虾、牡蛎等。西湾还是平阳县科技兴海的重要区域,近12万亩滩涂养殖开发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滩涂试养的结果表明,西湾滩涂是适宜养殖对虾、青蟹、泥螺、文蛤、蛏子等多种海珍品,随着上亿元的省重点项目西湾南片海涂围垦工程和西湾北片海珍围垦工程的上马,为西湾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21世纪西湾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新希冀。此外,连绵群山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植被资源可用来发展食品加工业、畜牧业,肥力富足的山园可建成多种名特优新水果林生产基地,远离喧嚣市区的洁净优美居住空间可建别墅区,随着平阳工贸旅游港口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建设海上平阳战略的深入实施,西湾的资源优势更加突出。改革开放以来,西湾的通信、交通、水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有线电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个投资环境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以头沙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程服务,充分发挥滨海、溪瀑、滩涂等自然优势,进一步打响旅游品牌,将西湾旅游融入到温州旅游的大环境中去。以海鲜大排档为“金名片”,大力扶持发展特色海鲜餐饮,提升海鲜排档的档次,做大做强排档经济,打造质朴的渔家风情和风味独特的海鲜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