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沿革
2018年4月响应黑龙江省文化厅号召,启动"结对子、种文化"专项活动,与伊春市实验附属小学共建艺术培训基地,通过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年均培养艺术学员200余人次。2019年12月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森林号子(兴安岭森林号子)"保护单位,承担该项目的传承保护工作。
职能定位
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承担三大职能:
策划实施群众文艺展演、社区文化服务等公共文化活动
负责搜集整理伊春地区剪纸、桦树皮制作等民间艺术遗产
组织开展基层文化骨干培训,2024年12月举办版画创作与舞蹈专项培训,采用实操指导模式提升县区文化人才专业能力
社会服务
2024年11月启动文化惠民"蒲公英"计划,组织文艺工作者赴丰林县开展非遗传承教学与文艺辅导,完成边境管理支队慰问演出3场。2025年春节期间开展"冰天雪地 美好生活"系列活动,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6个社区及市社会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
运营管理
根据2025年度部门预算显示,该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群众文化活动组织、非遗保护设施维护等领域,年度预算执行严格遵循公益性文化机构资金使用规范。日常开放时间为工作日8:30-11:30及13:30-17:00,年均接待群众艺术咨询超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