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8至1962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筹建,先后经历了辽宁电子技术研究所自动化(903)专业、中国科学院辽宁分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阶段。
1968至1970年,业务工作由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代管。
1970年7月,回归中国科学院。
1972年8月,名称确定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拥有正式员工14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600多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王天然、封锡盛、于海斌
科研部门
…更多「科研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成就
科研方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制造与光电信息技术。科研成果
成果概述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着眼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在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科研成果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并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机器人成功实现产业化,“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现场总线技术打破中国国外垄断,研发出基于ff现场总线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科siacon)”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电视跟踪与测量设备多次执行了“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回收的跟踪与监测任务。
…更多「科研成就」介绍请查阅全文…
人才培养
学科设置
据2023年12月研究所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个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更多「人才培养」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标识采用沈阳自动化所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缩写sia组合而成,左半部为s,右半部为i。电子、卫星等高科技象征环绕其间,整体图形为a。图案中字体的结构互相依连,表示自动化的抽象性含义。图案的整体突出了a字,突出了沈阳自动化所的重要专业方向,使图案以简洁、明快的动感来象征沈阳自动化所不断创新、向前发展。精神文化
“海人”精神: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团结协作、敢为人先文化活动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