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体育非遗研究中心公众号

中国体育非遗研究中心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江苏南京市
公众号ID:gh_2d18a7241152
公众号分类:体育
关于公众号:

“中国体育非遗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南京体育学院,属于体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交流。

开发/运营主体:南京体育学院

关于主体:南京体育学院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境内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中国体育非遗研究中心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南京体育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国体育非遗研究中心是由南京体育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南京体育学院(nanjing sport institute),简称“南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省属体育类本科院校,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合并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训练班,成立南京体育学院。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教练员441人,各类在校生55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6年4月,国家体育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建立十所中等体育专业学校,委托所在地的省市委代为筹办。南京市开始筹办南京体育学校。

筹建之初,在学校选址的问题上。由南京市规划局的负责同志建议,将南京体育学校建于中山门内。之后通过实地考察,探明当地已有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拟选地址四周均已被城墙和其他单位包围,无发展空间,不适合建校,该提议被搁浅。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
院系名称专业名称
体育系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新闻
运动系运动训练
运动健康科学系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民族体育与表演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休闲体育系(职业技术学院)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专科)、体育健身与休闲(专科)、体育场馆保障(专科)
继续教育部、研究生部、附属学校、仙林校区管理办公室、奥林匹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教练员4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160人,具有博士学位125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3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陈爱国、彭国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7人次,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优青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4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国际级足球裁判1人、国际级篮球裁判1人。教练员中世界冠军20人、亚运会冠军16人、全国冠军(一类赛以上)68人,国家级教练29人、高级教练46人,国家“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1人。
类别名单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广科、胡星刚、张雄、陈国祥、史国生、李江、黄步龙、肖爱华、金松、蒋宏伟
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正伦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蕴琨
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宋雅伟
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许学宁、周广科、庞进、王正伦、李江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团队钱竞光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优秀学科梯队带头人
体育人文社会庄萍华
民族传统体育陈志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类别名称
一级学科硕士点体育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体育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康复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教育、新闻与传播
江苏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中国网球协会高端智库。获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另设有各类校级研究机构十余个。
研究机构
江苏省运动戒毒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武术研究中心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处方师培训基地
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青蓝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
运动生物力学宋雅伟
运动人体科学张蕴琨

科研竞技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南京体育学院校徽分为内圆和外圆两个部分,内圆主体图案为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主体上方字母“nsi”为学校的英文简称,下方的数字“1956”说明建校时间;外圆为南京体育学院的汉字和拼音,更加直观的表达了该校的信息。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南京体育学院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

灵谷寺校区

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承担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运动健康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的教学任务,拥有中国网球学院[65]和中国击剑学院两所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

仙林校区

仙林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9号。

五棵松(筹)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刘红明
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兵成
党委副书记兰亚明
副院长鲍勤、刘健、陈爱国、张军
纪委书记刘海宁
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中央体育场

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后,国民政府决议在南京建造中央体育场。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1933年顺利承办第五届全国运动会。2006年,南京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体育场位于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校区,是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场,占地1000余亩,造价达140余万元,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中央体育场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足球场、跑马场等。

“中央体育场”五个大字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词。中央体育场

中国网球学院

中国网球学院坐落在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小区内,学院分为训练比赛区和生活教学区。内设4块国际标准硬地球场的网球馆和31块室外网球场地,其中包括23块硬地场、4块红土球场和4块草地球场。加上分布在灵谷寺校区其他地点各处的网球场地,全校拥有超过40块网球场地可使用。中国网球学院也是2014年青奥会的网球比赛场地。

奥运冠军大道

校友情况

姓名备注
王宗平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
史国生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刘颐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
陈卫东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员
严永军南京财经大学体育部副主任

所获荣誉

时间奖项
2023年被授予“全国啦啦操十佳星级俱乐部”,并荣获“全国啦啦操优秀组织奖”
2022年4月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2019级新闻学专业71941班团支部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
2022年荣获江苏省2021年度省属高校综合考核“争先进位奖”
2012年8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称号
2008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授予“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