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1985年,在芝山电视转播台的基础上筹建漳州电视台,台址在城区胜利路市政府大院内(原漳州电视转播台)。1988年11月1日正式开播,用3个频道分别播出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和本台节目。电视台拥有6部发射机(发射功率1000瓦的3部,300瓦的1部,100瓦的2部)。信号通过长泰微波站和云霄转播台转播,覆盖全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开播初期,每周播出自办节目两次,每次5小时,其他时间转播中央台和福建台节目。建台初期,核定人员编制10名,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内设总编室、新闻部、广告部、播出部及技术制作部等。当时电视台条件较差,设备简陋。电视制作设备有1部3/4单管机,2部大1/2便携式摄像机,还有3/4制式编辑机、大1/2制式编辑机各1套及若干辅助设备。办有新闻、歌苑、经济信息、文艺节目。1990年,自办栏目增加为您服务、社教和天气预报,每周播出时间由原来的10小时增加到40小时,编制人数由原来的10人增加到25人。但仍拍摄、播出一批有影响的节目。《一方山水一方人》栏目反映30多位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小人物”默默奉献的精神,社会效果较好。市电视台有18条新闻在省台播出、7条新闻在中央台播出,有3条新闻分获省优秀电视新闻一、二、三等奖。
…更多「概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创先创优
漳州电视台以创新思维实施精品工程。2007年以来就推行四次节目改版,节目质量不断提高,收视率连续飚升。打造了《漳州新闻》《记者在线》《闽南风》《这方土地》等一批有影响、高品位、高收视率的知名栏目。20年来漳州电视台共有183件各类电视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有25件获得全国奖励。2007年度,就有8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节目创优居全省城市台第一。先后创作大型系列片《漳台血缘》《历史漳州》《林语堂》等一批电视精品力作。
目标
漳州电视台以数字化、广播级、高清晰为目标, 投入近3000万元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全面提升节目讯号质量。在漳州市标志性建筑――漳州广电大楼里,先进的800平方米演播厅及其它配套设施为电视节目制作和节目的安全播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2008年国庆前,漳视人期盼已久的投资800万元的7+1讯道数字电视转播车开进漳州广电大楼。同时,一个由11部统一车型组成的全新采访车队组建。
经营创收增长
2007年开始,漳州电视台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努力开创“广告创收、栏目联办、媒体资源运营”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2007年,创收从2006年的1960万元突增到3470万元,增幅达到80%,为全省同行业之最;同年全台创收继续高速增长,可望达到5000万元。
海西品牌
“海西品牌、中国影响”是漳视人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漳州电视台以活动为载体扩大漳视的影响,提升漳视软实力,打造漳视品牌。漳州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联合摄制《走遍中国·漳州》系列片(8集),在奥运会期间在央视集中播出,向海内外全面介绍漳州文化,产生巨大的反响。继华东六省区城市电视台广告协作会和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福建赛区)大赛后,漳州电视台又倡导并联合两岸三地的100多家电视台共同举办全国城市电视台发展论坛。汇集海内外电视媒体共襄盛举,研讨探索城市电视台发展之路,谋划两岸三地电视媒体合作发展大计。此后漳州电视台还将举办华东区暨十省市主持人新人大赛。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把漳视推向全国,把漳州推向世界,文化产业迈出坚实一步。
发展成绩
从地方城市台到区域性电视台
2007年6月15日,漳州电视台与厦门电视台、龙岩电视台、广东潮州电视台签订协议,实现节目相互覆盖。当年6月3日,漳州电视台走出福建,实现与广东潮州电视台的互通。至此漳州电视台电视节目覆盖两省四市,收视人口1300万,居全省城市台第一。
漳州电视台拥有国内领先、全省最先进的800平米演播大厅,现代化的灯光和音响设备,可承办各类大型晚会和活动,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同时漳州电视台还开通了漳州电视台网站,您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收看《漳州新闻》《记者在线》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