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路小学百科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创建于1947年,学校的成长史是一部改革发展史,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了“创乐园、打基础、求发展”的办学思想。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红旗大队”、“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武汉市示范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武汉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武汉市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武昌名校”、“武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等殊荣。
办学成果
实施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四年多来,学校教师共上全国、省、市、区各级接待课、研究课210多节,接待各级领导、专家、同行听课2万多人次。学校“十?五”科研成果被武汉市科技局认定为重大科技成果,学校教师在各级论文获奖和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80多篇。《光明日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以及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对学校的课程改革情况共作过45次专题报道,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受到教育部朱慕菊副司长的高度评价。
教学特色
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利用各种机会搭建多个平台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校每年都开展艺术节、科技节与体育节活动。
学校体育学科在武昌区处于领先位置,原副校长王军(后调至武昌梨园小学任校长)就是体育教师出身,担任行政后一直抓体育学科教育教学教研以及群体,学校现共有体育教师6名,其中武昌区骨干教师两人,获得武汉市体育优质课一等奖两节,全校体育课程开足开齐,校园体育活动也一直是生机勃勃。学校校园面积小,体育组教师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体育群体活动——每年春、秋两季运动会,冬季长跑三跳运动会、夏季以游泳为主要内容的夏令营活动以及各种有趣的体育竞技活动,例如编花篮、开火车、花样橡皮筋、划龙船等趣味项目也进入学校运动会。体育教师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自选音乐自编动作,创编并在全校推广了两套儿童韵律操。
社团活动
近几年来,学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四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国家级121人次,省级207人次,市级222人次,区级758人次,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及家长的广泛赞誉。
其他信息
学校教师6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现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5名,市区级优秀青年教师24名,其中包括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优秀美术教师、湖北省教改先进个人(3名)、武汉市优秀教师(2名)、武汉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昌区十大名师、武昌区十佳教师、武昌区师德建设十佳教师(2名)、武昌区十佳德育工作者、武昌区十佳班主任(2名)、武昌区十佳学习型教师、武昌区共产党员“三个代表”实践行十佳先进个人等。这样一个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群体,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公众号主体介绍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校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华路小学是由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校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校创办于1911年,2011年5月20日恢复现校名。作为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学校秉持“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公民素养教育”特色定位,以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闻名全国。学校分设和平路与竹园两个校区,截至2023年,共有61个教学班,学生2700余人。荣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百余项荣誉,并与多个国家学校建立友好关系。2023年,校史馆正式开馆,展现百年办学历史。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11年,1981年成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小学。2011年5月20日,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恢复为现校名。2023年11月,校史馆开馆,展示百年教育历程。
办学特色
学校秉承“科研兴校,和谐发展”理念,以“公民素养教育”为特色,致力于培养“中华的世界人”。推行“和谐协同”教育模式,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实施智慧校园建设。
校区与规模
设和平路校区(36个班)和竹园校区(25个班)。2025年校级班子4人,下设多个管理部门,保障两校区运行。
荣誉成就
学校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特色学校等称号。2025年预算4524·04万元,重点保障教育支出。
国际合作
与英国、加拿大等国学校缔结友好关系,成为德国数学认知研究所实验基地。
党建引领
落实党组织引领下的校长负责制,创新“三个结合”机制,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24年,深化“双融合双促进”工作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