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科院百科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公益农业科研机构,科学院创办于1908年,主要承担着浙江省农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及开发研究和科技兴农服务。
截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职工1964人,其中在职职工1084人,离退休职工880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57人,其中高级371人,中级389人,初级97人;博士(后)284人,硕士253人。
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始联合招生。2001年,浙江省农业科学被浙江省人事厅确定为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2002年1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大学联合招生,2007年12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取得独立招生博士后资格。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宪台饬藩司拨大洋二千元在艮山门外笕桥山茶花地方购民地四十亩五分八厘二丝,创办农事试验场。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劝业道员董元亮倡议创办浙江省立农事试验场,聘范运枢为场长。
民国四年(1915年),浙江省陆续成立了蚕桑、棉业、昆虫、稻麦、林业、园艺、家畜、土肥等农林专业改进机构。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职工1964人,其中在职职工1084人,离退休职工880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57人,其中高级371人,中级389人,初级97人;博士(后)284人,硕士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省特级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8人,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8个,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人次,首批“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9人、第二层次58人,第三层次102人,院学科首席专家7人。
科研成就
截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9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9项,二等奖45项。
部分科研获奖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年份 |
---|
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新抗源筛选,抗病品种应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1年 |
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育成的水稻新品种 | 国家发明一等奖 | 1983年 |
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在禾谷多黏菌介体内发现和增殖的证明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5年 |
豇豆新品种之豇28-2 | 国家发明二等奖 | 1987年 |
主栽桑树配套系列品种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197的选育与推广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89年 |
耐瘠耐酸高产优质春大豆浙春2号的选育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8年 |
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抗源筛选、抗病品种应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1年 |
用酶技术开发大麦及高麦麸型饲粮及其产业化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2年 |
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病原、发生规律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4年 |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线状病毒种类、发病规律、抗源筛选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5年 |
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7年 |
稻瘟病生理小种及抗稻瘟病抗源筛选 | 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 | 1985年 |
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水稻稻瘟病、麦类赤霉病预测预报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7年 |
“早熟5号”大白菜的选育和推广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5年 |
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程度的国外主要虫源及其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7年 |
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 |
高产、多抗、中优质早籼新品种浙733的选育与推广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9年 |
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 |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资料来源: |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始联合招生。2001年,浙江省农业科学被浙江省人事厅确定为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2002年1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大学联合招生,2007年12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取得独立招生博士后资格。
2015年,据美国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教学建设
…更多「人才培养」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院训
厚德力耕,鼎新致用
院标
标志主题:团结、创新、奉献
标志释义:标志整体呈圆形,是无限循环的象征,突显对农业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三股不同颜色的螺旋体相互缠绕而上,在顶部生长出成果之花,象征全院职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奉献社会;整体色彩以绿色和黄色为主,寓意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机、希望、丰收。
获得荣誉
2008年,根据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的复评结果,继续保留“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劳红武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林福呈 |
党委副书记 | 杨华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张文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吴宏宇、冯冠胜、李国景、吴卫成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1949-1978年历任领导机构名称 | 姓名 | 所任职务 | 任职时间 |
---|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 | 莫定森 | 所长 | ~1949·5 |
杨俊达 | 所长 | 1949·5~ 1950·5 |
过兴先 | 所长 | 1950·5~1951·1 |
|
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 过兴先 | 所长 | 1951·1~1954·5 |
楼宇光 | 所长 | 1957~1958·2 |
|
|
李丰平 | 所长(兼) | 1958·2~ 1960·2 |
曾少东 | 党委书记 | 1958·6~ 1960·1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 | 李丰平 | 院长(兼) | 1960·2~1961·10 |
丁振麟 | 院长 | 1961·10~1965·8 |
|
曾少东 | 党委书记 | 1960·2~ 1964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赵锦章 | 党委书记 | 1966·1~1970·7 |
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 1973·4~1978·4 |
丁振麟 | 院长 | 1966·1~ 1968·1 |
|
房家书 | 党委书记 | 1970·7~ 1971·6 |
资料来源: |
1978-2011年历任领导机构名称 | 姓名 | 所任职务 | 任职时间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丁振麟 | 院长 | 1978·4~1979·3 |
董炳宇 | 党委书记(兼) | 1980·3~1981·8 |
|
金孟加 | 党委书记 | 1981·8~1984·4 |
|
叶彦复 | 院长 | 1984·4~1988·6 |
周若梅 | 党委书记 | 1988·6~1992·9 |
|
朱真葵 | 党委书记 | 1984·10 ~1988·6 |
院长 | 1988·6~1992·9 |
|
宋兆元 | 纪委书记 | 1984·4~1990·4 |
陈传群 | 院长、党委书记 | 1992·9~ 1996·10 |
金胜荣 | 院长、党委书记 | 1996·10~ 2001·8 |
陈剑平 | 院长 | 2002·4~ |
|
|
游霖雄 | 纪委书记 | 2008·11~ |
管竹伟 | 党委书记 | 2001·8~2011·3 |
汤勇 | 党委书记 | 2011·3~2020·2 |
|
资料来源: |
公众号主体介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浙江省农科院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公益农业科研机构,科学院创办于1908年,主要承担着浙江省农业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应用及开发研究和科技兴农服务。
截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职工1964人,其中在职职工1084人,离退休职工880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57人,其中高级371人,中级389人,初级97人;博士(后)284人,硕士253人。
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始联合招生。2001年,浙江省农业科学被浙江省人事厅确定为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2002年1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大学联合招生,2007年12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取得独立招生博士后资格。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宪台饬藩司拨大洋二千元在艮山门外笕桥山茶花地方购民地四十亩五分八厘二丝,创办农事试验场。
清宣统三年(1911年)6月,劝业道员董元亮倡议创办浙江省立农事试验场,聘范运枢为场长。
民国四年(1915年),浙江省陆续成立了蚕桑、棉业、昆虫、稻麦、林业、园艺、家畜、土肥等农林专业改进机构。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有职工1964人,其中在职职工1084人,离退休职工880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57人,其中高级371人,中级389人,初级97人;博士(后)284人,硕士25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省特级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8人,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8个,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人次,首批“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9人、第二层次58人,第三层次102人,院学科首席专家7人。
科研成就
截至2013年12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励19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9项,二等奖45项。
部分科研获奖名称 | 获奖名称 | 获奖年份 |
---|
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新抗源筛选,抗病品种应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1年 |
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育成的水稻新品种 | 国家发明一等奖 | 1983年 |
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在禾谷多黏菌介体内发现和增殖的证明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1995年 |
豇豆新品种之豇28-2 | 国家发明二等奖 | 1987年 |
主栽桑树配套系列品种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桐乡青和湖桑197的选育与推广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89年 |
耐瘠耐酸高产优质春大豆浙春2号的选育与应用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8年 |
大麦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抗源筛选、抗病品种应用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0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1年 |
用酶技术开发大麦及高麦麸型饲粮及其产业化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2年 |
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病原、发生规律及其持续控制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4年 |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线状病毒种类、发病规律、抗源筛选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5年 |
规模化猪、禽环保养殖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7年 |
稻瘟病生理小种及抗稻瘟病抗源筛选 | 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 | 1985年 |
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水稻稻瘟病、麦类赤霉病预测预报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7年 |
“早熟5号”大白菜的选育和推广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5年 |
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程度的国外主要虫源及其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7年 |
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 |
高产、多抗、中优质早籼新品种浙733的选育与推广 |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9年 |
新一代桑树配套品种农桑系列的育成与推广 | 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2年 |
资料来源: |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2007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成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开始联合招生。2001年,浙江省农业科学被浙江省人事厅确定为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2002年11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大学联合招生,2007年12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取得独立招生博士后资格。
2015年,据美国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与动物科学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
教学建设
…更多「人才培养」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院训
厚德力耕,鼎新致用
院标
标志主题:团结、创新、奉献
标志释义:标志整体呈圆形,是无限循环的象征,突显对农业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科技人员对科技创新的执着追求;三股不同颜色的螺旋体相互缠绕而上,在顶部生长出成果之花,象征全院职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奉献社会;整体色彩以绿色和黄色为主,寓意生产、生活、生态和生机、希望、丰收。
获得荣誉
2008年,根据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的复评结果,继续保留“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劳红武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林福呈 |
党委副书记 | 杨华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张文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吴宏宇、冯冠胜、李国景、吴卫成 |
资料来源: |
历任领导
1949-1978年历任领导机构名称 | 姓名 | 所任职务 | 任职时间 |
---|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 | 莫定森 | 所长 | ~1949·5 |
杨俊达 | 所长 | 1949·5~ 1950·5 |
过兴先 | 所长 | 1950·5~1951·1 |
|
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 过兴先 | 所长 | 1951·1~1954·5 |
楼宇光 | 所长 | 1957~1958·2 |
|
|
李丰平 | 所长(兼) | 1958·2~ 1960·2 |
曾少东 | 党委书记 | 1958·6~ 1960·1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农业大学 | 李丰平 | 院长(兼) | 1960·2~1961·10 |
丁振麟 | 院长 | 1961·10~1965·8 |
|
曾少东 | 党委书记 | 1960·2~ 1964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赵锦章 | 党委书记 | 1966·1~1970·7 |
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 1973·4~1978·4 |
丁振麟 | 院长 | 1966·1~ 1968·1 |
|
房家书 | 党委书记 | 1970·7~ 1971·6 |
资料来源: |
1978-2011年历任领导机构名称 | 姓名 | 所任职务 | 任职时间 |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丁振麟 | 院长 | 1978·4~1979·3 |
董炳宇 | 党委书记(兼) | 1980·3~1981·8 |
|
金孟加 | 党委书记 | 1981·8~1984·4 |
|
叶彦复 | 院长 | 1984·4~1988·6 |
周若梅 | 党委书记 | 1988·6~1992·9 |
|
朱真葵 | 党委书记 | 1984·10 ~1988·6 |
院长 | 1988·6~1992·9 |
|
宋兆元 | 纪委书记 | 1984·4~1990·4 |
陈传群 | 院长、党委书记 | 1992·9~ 1996·10 |
金胜荣 | 院长、党委书记 | 1996·10~ 2001·8 |
陈剑平 | 院长 | 2002·4~ |
|
|
游霖雄 | 纪委书记 | 2008·11~ |
管竹伟 | 党委书记 | 2001·8~2011·3 |
汤勇 | 党委书记 | 2011·3~2020·2 |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