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28年6月9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院长。
1928年6月,国立中央研究院理化事业研究所(含物理、化学、工程三组)在上海成立。
1928年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分开建所,首任所长周仁。
1930年初,物理、化学、工程三所共用的理工实验馆动工建造。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有在职职工780人,其中一线科技和管理人员685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89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8人次。
类别 | 姓名 |
---|---|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李爱珍 |
资料来源: |
曹俊诚 | 李昂 | 田彤 |
程建功 | 李昕欣 | 王曦 |
狄增峰 | 林敏 | 王跃林 |
孔祥燕 | 孟凡英 | 尤立星 |
龚谦 | 欧欣 | 俞凯 |
姜达 | 钱骅 | 张健 |
资料来源: |
姓名 | 入选时间 |
---|---|
曹俊诚 | 2004年 |
程建功 | --- |
李昕欣 | 2007年 |
王曦 | --- |
资料来源: |
科研部门
…更多「科研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
2023年5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张伟君等合作,通过发展低串扰相位参考信号控制、极低噪声单光子探测器等技术,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更多「科研成就」介绍请查阅全文…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学科概况
根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中科院硕士、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基地之一,设2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培养点,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更多「人才培养」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释义:从形状上看,所标是用四条弧线叠加构成的动感形态,象征着有序的结合、信息波的无限扩展,给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突出体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开拓进取、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追求。四条弧线表示作为中科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发展目标及应有的贡献。
…更多「文化传统」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