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属性
该馆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500384660877991w,2023年决算数据显示有专职人员经费355·91万元。同时挂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美术馆",负责全区非遗普查认定、美术教育普及工作。
馆舍位于文化艺术中心a区,使用面积未公开,但2022年设备购置支出2·95万元,2023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16万元。
公共文化服务
2025年3月实施春季免费培训计划,设置声乐、民族舞等12个专业,采取网络报名与老年现场报名双通道,单科满15人开课。培训期间实施考勤淘汰制,旷课3次取消后续资格。
2025年5月承办广场舞展演、戏剧选拔赛等群文活动,2023年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专项支出62·11万元。数字服务平台"重庆群众文化云"提供在线报名、活动预约等功能。
财政状况
2021年预算中人员经费占比65·4%(307·01万元/451·06万元),2023年增长至74·2%(355·91万元/508·65万元)。设备购置费呈现波动:2021年无专项列支,2022年购置专用设备2·95万元,2023年基础设施建设费1·16万元。
三公经费控制严格,2021年公务用车费2·18万元、接待费1·15万元,2023年未单独列支此项费用。2022年项目支出达113万元,主要用于群众文化专项活动。
非遗保护
作为区级非遗保护中心,2025年2月启动非遗项目普查工作,经费来源于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中的"其他文化和旅游"科目,2021年预算50万元。具体工作包括建立传承人档案、组织非遗展演等。
2023年非遗保护相关支出未单列,但与群众文化支出共用62·11万元预算,显示业务融合特征。2025年5月公布的非遗活动纳入全区群文计划统一管理。
管理机制
实行双重报名审核制度:网络通道通过微信公众号受理,现场通道专设老年人服务窗口。培训实施末位淘汰制,学期缺勤超3次者列入黑名单。
2025年5月7日更新活动安排表。2025年通过政府采购平台发布多项活动中标公告,涉及金额未披露但包含党员教育片制作等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