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建大公小管公众号

安建大公小管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安徽
公众号ID:ahjzfzxy
公众号分类:媒体
关于公众号:

“安建大公小管”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安徽建筑大学,属于媒体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安建大公共管理学院作为公管学院自媒体的一部分,旨在全方位展示学院基本信息,增强院系与学校、学生三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面向公众多维全方面的展示公管学院。

开发/运营主体:安徽建筑大学

关于主体:安徽建筑大学是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安建大公小管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安徽建筑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安建大公小管是由安徽建筑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安徽建筑大学(anhui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安建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2025年7月,学科建设方面,安徽省将积极推动安徽建筑大学与同济大学开展学科建设领域的合作;同济大学将支持安徽建筑大学开展特色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和博士点建设,按具体工作协议组织学科领军人才以多种方式支持安徽建筑大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安徽建筑大学始建于1958年。历经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等办学时期,1986年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04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支持安徽建筑大学建设,学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止2025年4月,安徽建筑大学设有紫云路、金寨路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25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47亿余元。设有13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有1个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本科生18900余人,研究生2900余人,教职工1254人。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安徽建筑大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的安徽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9月,为支援安徽建设,根据当时国家建筑工程部的指示,苏州建筑工程学校324名师生、沈阳计划经济学校4名教师到合肥,与安徽省建设厅干训班179名师生共同组建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当时的学校选址于合肥市青年路(现徽州大道)的东陈岗。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13个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

安徽建筑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测绘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智能建造
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城乡建设、风景园林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生态工程、消防工程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经济学、工程造价、金融工程、资产评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网络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数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统计学、声学、数据计算及应用
外国语学院英语
艺术学院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公共艺术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公共管理学院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1个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1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安徽省高峰学科,2个高峰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安徽建筑大学学科建设基本情况
类别学科专业
博士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结构工程、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建筑遗产数字化、建筑设计与理论、城市设计、地域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城市双修与风景园林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城市管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节能工程与楼宇智能化等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土木水利、交通运输、风景园林、建筑学、城市规划、资源与环境、工程管理、资产评估、会计、电子信息、应用统计、艺术、机械、公共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城乡规划学、化学、材料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5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18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00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770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地方性领军人才45人,享受国务院、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7人。
安徽建筑大学师资情况(部分)
类别姓名
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道胜方潜生储金龙李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蔡国军
国家级教学名师程桦
全国优秀教师刘绍根徐文总方潜生等
全国模范教师丁克伟
省级教学名师孙道胜、方潜生、丁克伟、闵杰、吴东升、孙强、罗敏雪、蒋中、陈莉、林莉兰、张润梅、储金龙、谢建、丁仁船、雷经发、雷庆关、朱曙光、王薇、朱达荣、张学勇、冯绍杰、程家福、何叶荣、陈杰、徐文总、杨亚龙、丁益、章曙光、潘和平、范海洲、郑敏、李大华、项松林、李璐、王爱国、谷宗州、解华明、吴强、何夕平、张振亚、吴运法、李璐、陈广洲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4个省部级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安徽建筑大学科研平台一览表
平台级别平台名称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建筑健康监测与灾害预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控制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徽派建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徽省智能建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建筑声环境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徽州雕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研究中心、安徽省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建筑节能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安徽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bim工程中心、安徽省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安徽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研究院、安徽省古建筑智能感知与高维建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建筑大学(徽派建筑研究)分中心、安徽省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安徽省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安徽省文旅创新发展研究院
省部级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安徽研究基地
安徽省高校智库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智库)、安徽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建智库)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33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6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
安徽建筑大学科研成果(部分)
奖励类别奖励等次项目名称年度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空中交互式成像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2020
一等奖深井突出煤层群首采关键层安全开采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20
一等奖超大跨径柱式塔斜拉桥结构体系创新与应用2020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型功能性工程纳米材料研发关键技术与环境应用2020
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城市生活垃圾自维持高温清洁燃烧关键技术与装备2021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低挥发高色素生态型特种炭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2022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阶梯高校脱水的污泥减量资源化技术集成与应用2022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安徽建筑大学校名,使用郭沫若先生题字(学校标准字)。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两种形制。徽志是由学校徽弘门、中英文校名、建校年代等元素构成。徽志采用蓝色(标准色值c100m75y0k0)。学校徽章为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区情况

安徽建筑大学有紫云路和金寨路两个校区,紫云路校区(南校区)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金寨路校区(北校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856号。

南校区: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

北校区: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856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安徽建筑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马文革
党委副书记,校长蔡国军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早、杨科、王佐才
参考资料: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

历任领导

安徽建筑大学1958年-2013年历任领导
学校时期职务姓名
安徽建筑工程学校(1958·9-1960·9)党总支书记、校长秦亚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60·9-1962·9)党委书记兼院长常勇
安徽建筑工程学校(1962·9-1977·7)党总支书记李江、秦亚光、刘铸、李延明
党委书记孙赖克、张余金、许钟秀
校长秦亚光、刘铸、孙赖克、张余金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1977·7-1986·12)党委书记许钟秀
校长张余金
纪委书记钱光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86·12--2013·5)党委书记许钟秀、孙继怀、吴家桂、胡昭林
院长刘永生、马春生、吴家桂、程桦
纪委书记钱光玉、王士明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安徽建筑大学(2013·5--)历任领导
党委职务姓名任期
党委书记杨兵2009·11-2018·07
党委书记方潜生2018·07-2021·05
纪委书记吕萍2011·04-2014·01
党委书记孙道胜2021·05-2023·10
行政校长方潜生2010·04-2020·03
校长孙道胜2020·03-2021·08
校长黄显怀2021·08-2025·05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7月:

校园环境

九月桥

该桥横跨易海全长72米,寓意为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桥有九孔,与湖水中的倒影连成一片,宛如九个圆月。

易海

易海,得名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周易》,这不仅是因为《周易》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更是因为它被视为建筑文化的源头。

校园景观

校友情况

安徽建筑大学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简介
杨明男,安徽巢湖人,1991年就读于安徽建筑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后深造于长江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emba学位。于1999年成立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6日完成股改
吴祥忠男,安徽池州人,1998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前身)建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任职于南京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任南京圣朝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全国高校景观毕业设计评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美协会员
吴德雨安徽宣城人,2001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前身)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安徽省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质量管理协会理事,现任安徽苏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磊安徽亳州人,安徽建筑大学1986级工民建专业学生,现任安徽丹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孔飞男,中共党员,安徽庐江人。2003年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材料学专业。2013年担任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声屏障事业部总经理。2015年创办江苏好声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好声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

所获荣誉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行业特色高校培育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所获荣誉(部分)
时间荣誉名称
2022年11月安徽建筑大学荣获全省就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7月安徽建筑大学获安徽省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双十佳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3年11月安徽建筑大学获安徽省2023年度优秀心理咨询工作集体荣誉称号
2024年1月安徽建筑大学在“创青春”中国青年碳中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金奖
2024年4月安徽建筑大学获2023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