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8年),普净和尚在此结茅为庵,打坐修行。
南北朝后梁大定五年(559年),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即今玉泉寺)。
隋开皇年间,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和尚在这里正式创建了玉泉寺。
唐朝时,禅宗北宗神秀从黄梅东山寺来此弘扬禅法,四海倾仰。
宋朝时,宋真宗明肃皇后对玉泉寺加以扩建,并改额为“景德禅寺”,被誉为“荆楚丛林之冠”。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建筑格局
风水布局
寺院背倚覆船山,可称为玄武,山门前的溪水可称为朱雀,溪流上的双桥,可起到聚气、止气的作用。整座寺院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形成了与天象相吻合的四灵兽的格局。寺院背山朝阳,抵挡西北方向的寒流,面临溪水,接纳东南方向的凉风,山门东向,有良好的光照。寺院后隆起的八字小山脉,缓解了山洪对寺院的威胁。
建筑格局
…更多「建筑格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主要建筑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坐西朝东,门前有宽阔的广场。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除了高大的中门 外,在尽间各开一园门,南尽间作票房。粉墙高5米;屋面为单檐硬山灰筒瓦顶,正脊的云龙拼版和吞脊大吻,全部是灰陶制品。殿内梁架为木结构穿斗式,是鄂西地方民居的一般做法。殿内造像全为现代重塑。明间正面本尊,是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坐像,汉白玉石料。弥勒佛背后,雕塑手执宝杵,现天将军身的韦驮天像,全身金盔金甲,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足略向前立,面向大雄宝殿。在天王殿南北梢间,塑四大天王像。天王殿始建时间不详,自明代以来经过多次重修。1990年,当阳市地方财政拨款,全落架大修天王殿。毗卢殿
毗卢殿大堂即法堂,也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场所,在寺院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大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檐下悬挂“毗卢上方”匾,王任重题。大堂中央,供奉毗卢遮那佛一尊。佛座四周,龛内塑500罗汉坐像,另增一尊执扇济公像。大堂经历次改建,形成两坡水硬山小青瓦顶,结构简单。大堂南山墙有小门通观音堂,堂中塑千手千眼观音像一尊,堂中有小天井,天井内有小假山。毗卢殿清代多次大修。1965年国家文物局拨款4万元修复,1975年再次小修。上方殿
上方殿与毗卢殿北山墙相连,坐西朝东,中间是大天井。上方殿第一进大门两侧,南间为烧香师住,北间为衣钵师住。穿过天井,是第二进,面宽三间,三间统连,中无立柱,俗称大厅,厅南北两侧摆红木坐椅,是平时住持与八堂当家师议事的地方。大厅之后是面宽三间的方丈楼,楼下是方丈室、会客厅,楼上是陈列室,挂名人字画,摆镇山八宝等珍贵文物。上方殿是清代寺院中建筑最精美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被大火烧毁,现仅存遗址。观音殿
观音殿又名吞珠阁,在毗卢殿之后。观音殿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川湖总督蔡毓荣、守备刘汉臣捐造观世音菩萨泥金大像供奉于殿内。殿前平台上,放置元代大铁釜二口,铁香炉一只,四周植有桃、杏、石榴、柚子、罗汉松等果木树和观赏树。观音殿面宽五间,共两进,中隔天井,两侧有围屋,殿外筑有封闭的围墙,十分幽静。 观音殿及围墙1960年后倒塌,现遗址处仅存元代铁釜一口,重3000斤。玉皇顶
玉皇顶又名玉皇阁,在天上天之后, 面宽五间,共两进,两进之间有天井。第一进单檐歇山小青瓦顶,第二进重檐硬山小青瓦顶。第二进楼下供奉佛、菩萨像,楼上供奉民间信奉的雷公和闪母娘娘造像。玉皇顶南侧在清代末年尚有小泉,祖印和尚曾于泉畔筑石室闭关。抗日战争时期,玉皇顶建筑塌毁,泉眼枯竭。大雄宝殿
…更多「主要建筑」介绍请查阅全文…
价值地位
天台宗祖庭
玉泉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之一。智顗大师在此创立天台宗,其重要代表著作《摩诃止观》、《法华玄义》均在玉泉讲演结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东土释迦”,“九旬谈妙”等佳话。
北禅宗祖庭
玉泉寺也是禅宗北宗祖庭唐国师神秀的道场。唐仪风年间(公元676年-678年),神秀自黄梅五祖来到玉泉寺,在寺东开辟道场驻锡传禅20余年,朝野钦重。圆寂后,灵骨归葬于玉泉寺东楞伽峰。自唐以来,玉泉寺教、律、密、禅、净兼修,诸宗竞秀,各派流光,高僧辈出,见诸记载的有一百二十多位大德高僧,其中被历代帝王封为“大师”和“国师”称号的就有十人之多。自智顗开始,下传章安灌顶,再传道素、弘景、惠真、弥陀承远、法照等,以次传灯,延及后世。弘景律师兼通天台与南山律,在此出家、弘法、圆寂。他从章安的门人道素学天台,从道宣律祖学南山律,协助实叉难陀翻译八十卷《华严经》,景龙二年(708)三月为鉴真授具足戒。弘景法嗣有惠真、鉴真、普寂、怀让等。鉴真奉大唐皇帝之命东渡日本传教,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始缔者,千古流芳。普寂后承神秀法脉,称北禅七祖。怀让禅师于玉泉寺皈依弘景禅师出家,后接曹溪惠能法脉,世称“南岳怀让”。一行本普寂弟子,再随惠真研习天台教观与戒律,后受敕命辅助善无畏,为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和密宗一代宗师。承远,24岁礼惠真出家,后受命住锡南岳衡山,为净土宗三祖,其弟子有净土宗四祖法照等。荷泽宗创始人神会于(967—701年)在此从神秀学习禅法,神秀赴京前劝其到曹溪惠能处学习,颇受惠能器重,系南禅立派重要人物。后有唐末五代诗僧齐已,宋慕荣、道源、务本、承皓,元藏山、钟山,明正诲,清恒河、莲月、亮山,近现代有祖印、尘空等。北宋天禧年间,道源于玉泉山传灯录院编撰完成我国禅宗重要历史文献——《景德传灯录》。
…更多「价值地位」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物保护
1982年,玉泉寺及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泉寺般舟堂于2006年因暴风雨,被后山大树砸垮,一直未能修复,寺院及地方文物部门积极努力争取,得到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修复方案已批复,动土修缮,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寺院按要求定做20万块青砖,规格尺寸和过去古青砖相同。
文化传播
历代诗作
诗名 | 朝代 | 作者 |
---|---|---|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 唐代 | 李白 |
《玉泉道中作》 | 唐代 | 元稹 |
《紫盖山还经玉泉寺》 | 唐代 | 张九龄 |
《送慧雅法师归玉泉寺》 | 唐代 | 贾岛 |
《次张曲江》 | 元代 | 卫应宸 |
《玉泉寺同黄平倩赋》 | 明代 | 袁宏道 |
参考资料: |
佛事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玉泉寺曾于1946年秋天举办一次和平祈祷会,并派法师到远安鹿苑寺主持了类似的法会。1986年6月27日,寺僧在大雄宝殿内举行第一届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有百余名外地僧众参加祈祷。此后每年八九月举行一次,已成惯例。1995年的祈祷会最为隆重,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意义十分重大。
孟兰盆会是玉泉寺每年重要佛事之一,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自从1985年僧众进寺之后,每年都举行盂兰盆会,施主乐捐净资,供养众僧。
…更多「佛事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