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沿革
1942年秋,经热心民族教育事业的沈九如先生的约请,李一、庄恭天、周卜愚、杨静庵、虞国栋、杨浩生、周寿庚等11人组成校董会,由沈九如先生任董事长,自此创办起私立博文中学。学校以“博文”命名,语出《论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行已有耻,博学于文”。
1943年春,因学生众多,沈九如先生出资修葺西来庵平房20间,供学校使用。1945年春,抗日民主政府为保障师生安全,迁校于建圣庵,并改名为力生中学。1945年9月,迁校于湟里镇埠头小学,更名为私立博文初级中学。1946年,沈九如先生捐白米600担,在湟里镇油坊桥处又建校舍2幢。秋季,师生迁入新校舍上课。1947年秋,沈九如先生捐白米250担,添建新校舍一幢。1948年春,沈九如先生捐白米七百余担,另建蚕室一座,命名为“萱楼”(即后来的博文楼)。1953年9月,东安小学初中补习班和香泉夜初中同时并入本校。
…更多「办学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2000年以来,在湟里镇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湟里初中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2000年新建博文教学楼,2002年学生餐厅进行翻修,2003年拆除旧博文搂,同年新建金鼎博学楼,2004年新建学生厕所。多媒体教室、学生电脑室、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演播系统和广播系统等现代化设施相继建成。市级示范图书馆具有藏书和阅览合为一体的特色。2004年,学校高标准通过“省级示范初中”的验收。目前,全校有30个班级,1405名学生,106名教职工,校园占地面积53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3264多平方米,篮球场3面,300米标准田径场一个。
师资力量
在这继往开来的8年多时间里,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整套严格有效的培养措施。一支学科配套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正在日益形成。目前有中学高级教师申永康、金文华、吴虎良等共16名,常州市骨干教师卞莹、李剑南、王全方共3名,武进区骨干教师万晓琴、沈文群、崔永琴、冒志华、储红伟、姜丽敏共6名。在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有二人获常州市三等奖,有八人获武进区一等奖,有八人获区二等奖,有三人获区三等奖。储红伟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陈培英、王全方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李剑南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师”。在2004年省级示范初中验收中,专家组成员共听了30节课,其中优秀课16节,良好课12节,好课率为93·3%。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研组”。
办学成果
在这继往开来的8年多时间里,学校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加强教科研究,努力探索学校特色,不断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这些年,我们尝试并开发了《中华美德教育》、《语文大阅读》、《中华礼仪》、《生命与安全》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其中,《中华礼仪》、《生命与安全》颇具特色。广大教师积极行动,开展理论学习,上好教改实验课,逐步转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师生之间形成“双互动”,优化课外作业练习。师生观念更新了,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占我校老师的4/5,教师还积极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省、市、区论文竞赛,有300多篇论文获奖。
所获荣誉
在这继往开来的8年多时间里,学校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使湟里初中成为武进农村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在历年的升学考试中,我校每年都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2005年,我校获得了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三等奖。2007年,王婧同学以683的高分荣获武进区第一名。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共有8人次获江苏省一等奖,有22人次获江苏省二等奖,有44人次获江苏省三等奖,有3人次获常州市一等奖,有3人次获常州市二等奖,有7人次获常州市三等奖,有4人次获武进区一等奖,有13人次获武进区二等奖,有13人次获武进区三等奖。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校领导
年份 | 校 长(任职时间) | 副校长 | 教职工数 | 班级数 | 学生数 | 毕业生数 | 备 注 |
1983 | 赵 亿 | 盛希生 | 31 | 12 | 635 | 210 | - |
1984 | 盛希生(1984.9~1991·7) | 蒋海坤 | 35 | 11 | 576 | 190 | - |
1985 | 盛希生 | 蒋海坤 | 35 | 9 | 454 | 155 | - |
1986 | 盛希生 | 蒋海坤 | 35 | 10 | 460 | 150 | - |
1987 | 盛希生 | 蒋海坤 | 35 | 11 | 575 | 185 | - |
1988 | 盛希生 | 蒋海坤 | 35 | 12 | 594 | 190 | - |
1989 | 盛希生 | 蒋海坤 | 33 | 12 | 502 | 165 | - |
1990 | 盛希生 | 蒋海坤 | 37 | 12 | 548 | 185 | - |
1991 | 盛希生 | 蒋海坤 | 42 | 11 | 598 | 190 | 1991.9~1998·7在原湟里片视导组任调研员(校长级) |
1992 | 钱来根(1992.9~1993·7) | 蒋海坤 | 40 | 13 | 667 | 220 | - |
1993 | 蒋海坤(1993.9~2002·7) | 何书清 | 44 | 14 | 680 | 225 | - |
1994 | 蒋海坤 | 何书清 | 46 | 14 | 633 | 210 | - |
1995 | 蒋海坤 | 何书清 | 49 | 12 | 529 | 175 | - |
1996 | 蒋海坤 | 何书清 | 43 | 11 | 449 | 146 | - |
1997 | 蒋海坤 | 何书清 | 42 | 10 | 451 | 150 | - |
1998 | 蒋海坤 | 何书清乐金大 | 42 | 10 | 450 | 150 | - |
1999 | 蒋海坤 | 何书清乐金大申永康 | 43 | 11 | 506 | 168 | - |
年份 | 校 长(任职时间) | 副校长 | 教职工数 | 班级数 | 学生数 | 毕业生数 | 备 注 |
2000 | 蒋海坤 | 申永康何书清金文华 | 111 | 33 | 1680 | 551 | - |
2001 | 蒋海坤 | 申永康何书清金文华 | 109 | 36 | 1898 | 622 | (2002.9~2004·7)校党支部书记 |
2002 | 申永康(2002.9~ | 金文华何书清吴虎良 | 114 | 36 | 1855 | 608 | - |
2003 | 申永康 | 金文华何书清吴虎良 | 113 | 36 | 1903 | 630 | - |
2004 | 申永康 | 金文华何书清吴虎良 | 113 | 35 | 1736 | 563 | - |
2005 | 申永康 | 金文华何书清吴虎良 | 113 | 33 | 1607 | 533 | 2005.9始申永康担任校党支部书记 |
2006 | 申永康 | 金文华何书清吴虎良 | 113 | 31 | 1542 | 512 | - |
2007 | 申永康 | 金文华何书清吴虎良 | 111 | 30 | 1432 | 47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