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
近年来,金华市青少年宫坚持“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服务团队”的工作方针,以宫文化建设为抓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漫步在这座欢乐的殿堂,“团结、拼搏、奉献、创新”和“亮丽、和谐、健康、活泼”的宫文化氛围让人流连忘返,而墙壁上的“全国先进青少年宫”、“浙江省文明单位”等20余个荣誉牌和宣传栏中的各类喜报更是让人领略到了浙中名宫的风采。全宫上下正同心同德、信心百倍地朝着更高的目标――浙江省一级青少年宫大踏步地前进!
硬件设施
金华市青少年宫把优化青少年环境、满足青少年需求、促进青少年成长作为宫文化建设的工作主线贯彻始终。金华市青少年宫,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500余万元。特别是宫内环境,到过的人无不啧啧称赞。金华市青少年宫是我省办宫历史最短的地市级宫,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市级宫,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快的速度,适应现代化校外教育要求配备这么大规模的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的基础设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更多「硬件设施」介绍请查阅全文…
软件建设
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即使金华市青少年宫面临着冲击与挑战,同时也蕴藏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团市委的领导下,金华市青少年宫没有“坐、等、靠、要”,而是以务实创新的勇气,不断地推出了一系列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从1997年开始,金华市青少年宫实施了管理干部竞聘上岗和员工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各尽其能、竞聘上岗的工作机制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思想观念从 “要我干” 转变为“我要干”,一批具有真才实干、勇于负责的同志走上了管理岗位。在体制改革实践中,他们又于2001年实施了《末位淘汰制》,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教职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金华市青少年宫又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发展”的工作理念,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创建了有序的工作环境。他们在常规性制度管理工作上下功夫,使规范日常工作秩序的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地与建设全国先进青少年宫的目标相匹配。1997年,他们以“定位准确、体现高效”为宗旨,建立了38项“分工明确,考核有据”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发展的要求不断地修订与完善,通过这些年坚持不懈地抓落实,制度管理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有效地规范了教职员工的行为,改变了单位的风气,凝聚了团队的力量,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还在营造竞争、优胜劣汰的人事环境工作上下功夫,使规范人事分配秩序的奖惩制度不断地与推行青少年宫体制改革相配套。从1998年开始,推行了《首问责任人接待制度》、《部室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制度》以及《员工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制度》等考评和激励制度,在实践中,工作目标年年有递增要求,使以奖惩激励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工作做到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和向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拉开了不同岗位的收入档次,有效地激励了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金华市青少年宫始终坚持日常巡查、每月督查、每期大查的工作制度,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青少年、外聘教师等各类培训和活动所有参与人员的安全教育,树立防范意识;同时,积极争取交警的支持,维持日流量近万人次的大门及道路交通秩序。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了建宫以来无一例安全事故。
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职员工的全面发展是开展宫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宫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金华市青少年宫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贯彻《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在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丰富教职员工的精神家园,引导教职员工学习进步上下功夫。 构建学习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从1998年开始,金华市青少年宫采取了“四个建”措施来实施这个学习体系: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由班子成员每月一次、每次一个课题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集中学习,由部室每月二次组织职工学理论、学业务;二是建立培训制度。组织员工每年10天集中学习辅导,每年输送3―5名业务骨干参加短期进修;三是建立学习基金。结合岗位需求,经批准参加各类成人学习的,毕业后学费予以报销,对学习成果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予以奖励;四是建立考核制度。把员工的学习情况纳为个人的年度考核内容。
…更多「队伍建设」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