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民国七年(1918 年)二月,京奉、津浦、京汉、京绥四路员工联合组建的“铁路同人教育会”在北京成立。交通部次长(时任交通总长曹汝霖)叶恭绰⑴为会长、交通部路政司司长 关庚麟⑵为副会长,徐世章⑶(时任交通部次长)、詹天佑⑷(时任总工程师)、施肇曾⑸(时任交通银行董事长)、周自齐⑹(前交通总长)、徐廷爵⑺、王景春 ⑻、任凤苞⑼、丁士源⑽、陈梦雄、孙鸿哲(1932年任唐山工程学院院长,西南交通大学)、方仁元、龙学竞⑾为董事。随即以“扶轮公学”为统一校名 在“四路” ⑿沿线筹建员工子弟学校。是年夏,铁路同人教育会借用位于吕纬路与五马路交口处属于津浦铁路局的一块地基用于创建子弟中学,即天津扶轮公学第一中学。这是 我国铁路创办最早的一所员工子弟中学。聘请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堂的顾宝埏(赞延)先生任校长兼算术教员,主持建校工作;同年10月,学校面向“四路”员 工子弟招生,首届招收新生2个班共80人(男生),聘请职员兼教员11人,11月4日开学,实行“壬子癸丑学制”(旧四年制中学),前两年为普通科,后两 年分为文、理、商等科。经投标,由天津振元木器场承建的两座校舍楼分别于民国八年(1919年)和十年(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南楼为教学楼,北楼为 办公兼宿舍楼,两楼均用青石条砌成,仍为该校标志性建筑。两楼于1993年被天津市河北区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