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公众号

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福建
公众号ID:gh_d26d02570070
公众号分类:健康
关于公众号:

“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属于健康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本公众号旨在帮助菲律宾华人华侨了解中医中药,认识中医药及针灸在保健养生、疾病预防与治疗、中医健康管理及中医康复等方面的疗效,提供健康管理、针灸推拿、远程中医会诊等诊疗服务。同时通过该公众号,及时将福…

开发/运营主体:福建中医药大学

关于主体:福建中医药大学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福建中医药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福建中医药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8月,原名福建中医学院,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亿多元,纸质图书154·9万多册、电子图书140万册;设有13个学院(部),开设19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万人。

历史沿革

筚路蓝缕

1953年,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医政策,福建省卫生厅要求全省各级卫生部门积极举办中医进修班,培训中医人员,10月6日,福建中医学院的前身——福州中医进修学校成立。

1955年11月,该校易名为“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8年8月13日,在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福建省第一所由福建省内兴办的中医高等学府——福建中医学院正式成立,学校创办初期只有6名专职教师,1966年已有专职教师89名。创办之初,学校由省卫生厅直接领导。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开设19个本科专业。
福建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部)本科专业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骨伤科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健康服务与管理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入选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培优计划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esi临床医学学科、esi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行列。
类别名称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中医、中药、针灸、护理、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中医文献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经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心理学、中医预防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诊断学、中医康复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健康管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
福建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拥有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教授)、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3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4名青年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1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
类别名单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立典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中医康复教学团队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骨伤学科教学团队
方剂学科教学团队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针灸学教学团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3个省级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闽澳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科协优秀科普教育基地,14个省级各类实验室、基地及中心。
科研平台
依托部门平台名称批准立项组织单位负责人
中医学院中医骨伤及运动康复实验室国家教育部张俐
骨重建生物力学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牛素生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廖凌虹
福建省中医健康状态辨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李灿东
中医健康管理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教育厅李灿东
中医证研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教育厅杨朝阳
舌苔脱落细胞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高碧珍
四诊资料标准化采集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林雪娟
证素辨证与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甘慧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老年性疾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刘献祥
中药药理(细胞结构与功能)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陈文列
中药生药学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锦忠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林久茂
中西医结合基础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教育厅林久茂
中西医结合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何才姑
中西医结合基础综合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何才姑
药学院闽台中药分子生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国家发展改革委林羽
省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林羽
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林羽
闽产中药研发科技平台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褚克丹
福建省中药临床前研究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胡娟
福建省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陈丹
福建省中药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褚克丹
福建省中药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经信委吴水生
中药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教育厅徐伟
中药药理毒理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黄枚
方药分析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马少丹
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实验室(二级)福建省卫计委陈 丹
省康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康复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国家发展改革委陈立典
中医康复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陈立典
康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教育厅陈立典
康复医学院闽台中医药科研合作基地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陈立典
实验动物中心福建省兔类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王训立
图书馆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林丹红
福建省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福建省教育厅蔡鸿新
针灸学院电生理实验室(一级)福建省卫计委纪峰
附属康复医院中医康复技术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杨珊莉
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刘建忠
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平台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刘建忠
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免疫(肾脏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郑健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省中医睡眠医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黄俊山
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科学技术厅许金森
闽台牛樟芝产业技术合作基地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王宫
针灸生理实验室(三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许金森
海峡两岸牛樟芝产业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教育厅王宫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标

1、标志体现地缘文化特点。标志主体由抽象化字母“f”“j”和太极图组合变化构成。“f”“j”各为“福”“建”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突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地域特征。太极图阴阳合抱的造型是传统中医的象征性标志,它体现了中医阴阳和谐的理念。

2、标志寓示中医院校使命。标志主体似诊脉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秉承中医传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标志又似扶携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带领莘莘学子走进中医的学术殿堂;标志又似传播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肩负弘扬祖国医学的重任,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知识。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福建中医药大学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有两个校区。

屏山校区

屏山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82号,设有国医堂医院。

旗山校区

旗山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上街邱阳路1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书记林生
校长、李灿东
副书记陶静
副校长苏友新、彭军、赵红佳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庄晨忠
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

学校环境

福建中医药大学各类设施优良,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设施,建设了富有中医药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校友情况

杰出校友
姓名备注
方雅玲漳州市龙海区高坑村党委书记助理、龙海区卫生健康局四级主任科员
陈虹坡福州亚历山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田源洋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研究生
袁辉亮基层乡镇副镇长
注:排名不分先后(截至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荣誉
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荣誉称号
入列福建省部(局)共建高校行列连续两届被授予福建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单位
已连续七次被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12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